“狡猾多变”的新冠病毒提示我们要科学应对才能一一“排雷”。

01:04

▲成都一新冠肺炎治愈者复检阴转阳:回医院继续治疗,不属于新增病例。视频来源:新京报我们视频。

张田勘

新冠肺炎疫情还在延续,截至2月22日9时,全国确诊例,疑似例,死亡人,治愈人。从媒体报道的一些案例来看,新冠肺炎疫情也呈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

“狡猾多变”的新冠病毒

一是发病的潜伏期延长,甚至是超长。2月20日,湖北恩施州咸丰县新增一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为咸丰县确诊的一名超长潜伏期、无症状新冠肺炎患者。患者谢某某于1月13日返回,至2月20日确诊有38天时间,期间无任何发热、咳嗽、腹泻等相关症状。这是目前确认的最长潜伏期病例。

二是有的病人治愈出院后,又查出感染,病毒核酸检测阳性。2月10日,成都市锦江区望江锦园一患者治愈出院后居家隔离康复,定期接受随访和复诊。19日复检病毒核酸阳性,目前患者已收入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进一步复核。同样,山东莒南一患者隔离期两次阴性后出院,但10天后仍查出病毒核酸阳性。

三是在不同部位的取样检测结果矛盾(鼻咽拭子提取物阴性,粪便提取物阳性),而且相似的情况是,出院病人粪便核酸检测转阳性。

浙江舟山患者戚某某,2月16日粪便标本新冠病毒检测阳性,但痰咽拭子检测阴性,无临床表现,根据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不符合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诊断标准。为降低可能传染的风险,将其医院隔离治疗。2月18日,再次检测粪便为阳性,痰咽拭子检测阴性。目前无临床表现。

超长潜伏期、出院后又复查到病毒核酸阳性,以及不同部位样本呈现矛盾检测结果(阴性和阳性)表明,新冠病毒的复杂性超过了年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也说明新冠病毒埋下了更多的“雷”,有待人们一个一个地去探查和排除,才能最终赢得抗疫的胜利。

如何从医学上解释这些意外案例?

1.潜伏期长说明新冠病毒毒力较低

潜伏期长的一个最有可能的解释是,一些人被新冠病毒感染后,一方面是由于个体差异大,其体内免疫力强大,病毒尚未在短时间内引发症状,另一方面也说明,此次的新冠病毒的毒力比SARS病毒的毒力要低。

更有可能的情况是,进一步发展,新冠病毒可能与人们长期相处,甚至相安无事,不会引发症状,人们可以“带毒生存”。而这种情况也各有利弊:一方面携带病毒而不出现症状的人很容易成为传染源,这当然是一个很大的隐患;但另一方面,进一步发展后,如果人们普遍“带毒”,说明病毒的毒力普遍降低,人们与其相处也就是一种常态。

2.病人“复发”提示治愈标准可能需要修改

出院后的病人又复查出病毒核酸阳性存在着多种可能。一是现在的检测手段可能并不准确,也不符合病毒生存的实际情况。也就是,提取样本的人体部位不太准确,没有在病毒浓度最高和较高的地方提取样本,如肺部。

医院感染性疾病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雷学忠认为,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出院的病人是提取上呼吸道鼻咽拭子进行检测,这样的检测可能在疾病初期是合适的,但随着病情后期发展,病毒在下呼吸道(气管、支气管和肺)里检测到的可能性才是最大的。这提示,需要改变检测取样的部位。

另一方面,病人出院后又检测到病毒核酸阳性,表明即便是治愈,人体内也会残存有病毒,但同时,即便治愈后人体已经产生了抗体,但如果抗体滴度并不高(抗体浓度低),也难以抵抗外界病毒的再次入侵。

以前述提到的成都患者为例,在临床专家看来,他之所以再度被感染,更大的可能性是病毒持续、少量的存留,导致一种延续的状态。

这也意味着,新冠肺炎的治愈标准可能需要修改,而且患者出院后还要严格坚持居家隔离康复14天,并按要求接受随访和复诊。

当然,更有可能的是,即便新冠肺炎治愈,也并非能完全清除病毒,它们会残存于人体,呈现与人共存的现象,就像人体内有大量的其他微生物一样。

3.新冠病毒在人体内分布的位置可能比较广泛

至于鼻咽拭子提取物测定病毒核酸为阴性,但粪便提取物测定又是阳性,主要说明了一个问题,新冠病毒在人体内分布的位置比较广泛,不只是限于上下呼吸系统。

这个推论当然需要病理解剖的结果来证实。好在研究人员现在已经做了一些病理解剖,不久就可以获得结果。从结果就可以证实新冠病毒主要分布在人体的什么部位。

如此,则可以为临床诊治提供线索和指南,在人体什么部位提取样本进行检测才更能获得准确结果。

另外,与之相似的是,出院病人粪便核酸检测转阳性,这早在加拿大已出现,并且在国内其他一些省份也出现了类似的状况。对此,在专家看来,综合其他标准,这并不代表新冠肺炎的复发。

▲资料图。图片来源:新京报。

临床救治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需要结合肺部CT来确认炎症,但这些粪便核酸检测转阳性的人肺部病变是改善的。

另外,少数患者出院后肛拭子核酸检测转成阳性有可能是其体内依然还有病毒或者是病毒基因片段,并非是存活的全病毒,是否具有传染性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同时,这也表明,需要改进复查方式,如广州的病人出院后明确要求在随访的7天和14天分别检测1次核酸,既有咽拭子,也有肛拭子。

科学应对一一“排雷”

新冠病毒埋下的种种雷区需要研究人员去探查和排除,但这些情况都指向一个大体的方向,新冠病毒可能将长期与人类相伴,甚至不会轻易退出人体。当然,我们对此无须过度恐慌。

一方面,正如多数专业人员的预测一样,遗留下来的新冠病毒传染力将大大降低。这会推动我们持续研发有效的药物和疫苗来抗御新冠肺炎,就像抗御流感一样。

另一方面,随着与新冠病毒“对垒”的时间越来越长,科研人员对于新冠病毒的认识也越来越多,对于新冠病毒布下的这些“雷”,科研人员将通过细致的研究和艰苦的工作一一排查,并找到突破难题的方向。

□张田勘(专栏作者)

编辑:陈静实习生:张晓雨校对:吴兴发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soegm.com//kcyzz/155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