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
《针灸穴名解》:
考足外踝突,较其他踝突为高。古人眼界未宽,以昆仑山为最高山峰,故取之以喻本穴为“昆仑”。
本穴在外踝后下方。治头痛如破最效,即上病下取之意也。按养生家称百会穴为昆仑,以其位于上也,又以其为治头病之总纲也。窃唯百会之称昆仑,喻山之巅。本穴之称昆仑,喻山之麓也。更以本穴之气贯于巅顶,顺势下行犹昆仑之披沥百川也。故能治头痛,喘满及胎衣不下诸症也。揣本穴名义,及所治各病,则对本经经气下贯,有瀑然之势矣。
图片截取自
3Dbody
图片截取自
3Dbody
图来源于经络穴位查询小助手小程序
图来源于大家中医app
图来源于大家中医app
所属经络
足太阳膀胱经之经穴《针灸大成》主治主腰尻脚气,足腨肿不得履地,鼽衄,腘如结,踝如裂,头痛,肩背拘急,咳喘满,腰脊内引痛,伛偻,阴肿痛,目眩痛如脱,疟多汗,心痛与背相接,妇人孕难,胞衣不出,小儿发痫瘈疭。标准定位
《针灸大成》
足外踝后五分跟骨上陷中,细脉动应手。足太阳膀胱脉所行为经火。《中国针灸学》外踝尖与跟腱之间凹陷中。《快速取穴彩色图解》侧坐或仰卧位。在小腿外侧下端高骨(外踝尖)与脚腕后的大筋(跟腱)之间可触及一凹陷,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此穴。
图来源于大家中医app
《腧穴学》杨甲三等主编
昆仑(经穴)在足外踝后,跟骨上陷者中。(《甲乙》)在跟腱与外踝之间凹陷处取穴。有腓骨短肌;有小隐静脉及外踝后动、静脉;分布着腓肠神经。头痛,项强,目眩,鼻衄,疟疾,肩背拘急,腰痛,脚跟痛,小儿痫证,难产。《千金方》昆仑、曲泉、飞扬、前谷、少泽、通里,主头眩痛。《玉龙歌》肿红腿足草鞋风,须把昆仑二穴攻,申脉、太溪如再刺,神医妙诀起疲癃。直刺0.5?1寸;可灸。
《马丹阳十二穴歌》昆仑足外踝,跟骨上边寻,转筋腰尻痛,暴喘满中心,举步行不得,一动即呻吟,若欲求安乐,须于此穴针。《大成》妊娠刺之落胎。
《腧穴解剖学》邵金水等主编
昆仑(经穴)
足太阳膀胱经。
在踝部,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
直刺0.5~1寸。
头痛,项强,目眩,鼻衄,腰骶痛,足跟痛,肩背拘急,难产,癫痫。
1.皮肤:由腓肠神经分布。
2.皮下组织:内有上述皮神经和小隐静脉。
3.疏松结缔组织:针在跟腱前方进入疏松结缔组织。
图来源于《腧穴解剖学》邵金水等主编
足太阴膀胱经循行视频
视频录自于
3Dbody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针灸穴名解——高式国著》、《针灸大成》、《中国针灸学》、《腧穴学》杨甲三等主编、《快速取穴彩色图解》、《腧穴解剖学》邵金水等主编。图片来源于经络穴位查询小助手小程序、大家中医app,视频录自于3Dbody。图片与视频下皆已注明。明德初心仅作为专业学术分享使用,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soegm.com//kcyzz/13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