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这一天昼夜平分,但是过了秋分之后,白天逐渐的缩短,而夜间逐渐的延长。那怎么样在秋天利用正确的方式来去养护我们的身体呢?今天教你秋天养生的“三宜”与“三忌”。秋天养生哪三宜呢?第一个宜收,第二个宜润,第三个宜养。秋天养生第一宜:收是最重要的,中医讲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秋天就需要把我们的精气向内收,冬天进行一个封藏,把这个精气收藏到身体中去孕养一个秋冬,才能让你第二年更好的去达到一个春生夏长的状态。如果你秋天收的这个状态不够好,那就会影响到冬天的封藏,影响到第二年的春生夏长。怎样才能达到一个去收的状态?
那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第一点早睡、早起、与鸡俱兴。如果你晚上睡得过晚,那就没法把身体的阳气向内去收,那么持此以往就会导致你这个秋收的状态达不到效果,就会特别影响身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首先第一点要做到早睡,到了秋天就不能再去熬夜了,越熬夜身体就会变得越差。第二点养情志。你会发现什么样的情志会更加地向外生发呀?是生气、焦虑,所以说在秋天的时候一定要缓神定志,不要生气、焦虑,不要动不动跟别人发脾气,你会发现这种比较平静的心情才更好的让我们的整个的气去向内收。而过度的亢奋、焦虑、各种紧张、生气这样的状态,让我们的气再往外散,就会影响到这样的一个秋收的状态。第三点要运动,可以去泡脚,但是在秋天运动、泡脚,最好要注意程度,不要在秋天做过于剧烈的运动。日常的运动没事儿,但是你经常浑身大汗,晚上再去泡脚,泡得大汗淋漓。你想想这样的一个状态是一个收的状态,还是一个往外生发的状态!所以说你就会破坏到这种秋收的状态。不建议去做过于剧烈的、大汗淋漓的运动,偶尔做可以,不要经常做。很多人喜欢用热水泡脚,建议泡脚的时间不要长,春天、夏天时间稍长点没事,到了秋天时间别太长,身上稍微感觉有一点汗的时候就可以停了,尽量的不要大汗淋漓,并且还要保证我们晚上有非常好的睡眠才能让身体更好的达到一个秋收的状态。
秋天养生第二宜叫润。你发现在中医上,秋天与肺是相对应的,秋又主燥,而肺特别容易被燥邪侵袭。到了秋天燥气比较重,像温燥、凉燥。最常见的就是咳嗽,咳嗽什么特点呢就是干咳,总是到了秋天容易干咳,就是没什么痰或者有痰,但是很黏,难以咳出。还有很多人容易鼻子干、喉咙干、皮肤干,为什么?因为肺主皮毛。秋天比较重要的就是来去润燥。但是润燥也要分清楚你是属于温燥还是属于凉燥。那如果是属于温燥的话,就是温热的这种燥邪侵犯身体,我们要去用这种凉润的一些方式。比如说我们常用的像百合、麦冬、川贝,凉燥除了有这种燥邪侵犯人体,出现鼻干、咽干、大便燥、急、干咳的状态之外,还有这种风寒侵袭人体,然后出现有点恶寒、有点恶风,一看舌头的颜色比较的淡,舌苔比较干白。那看看你到底是有热、有燥,还是有凉、有燥,选择不同的方式来去进行一个调理。秋天养生第三宜叫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其实养阴最重要的就是去养这个收的状态。那我们养阴除了去应用这种偏凉的、偏润的这样的方式之外,第二个还要注意前面讲到的早睡、早起去安神定志,不要让这个毛孔过多的开泄。所以我们要去做到收、润、养,做到三宜,对于秋天养生就非常的有帮助了。
秋天养生的三忌有哪三个呢?第一点是忌凉,第二点是忌气,第三点是忌散。首先第一个是凉,很多人不都讲春捂秋冻,秋天不就该冻一冻,但是你会发现秋天过度的去冻,其实特别容易损伤身体。那首先为什么说叫秋燥呢?其实就是因为秋天这种偏凉的天气。空气中的水分也偏少,助长了这个燥邪。贪凉之后,就特别容易让凉燥侵犯我们的肺部,出现问题。第二个你会发现人到了秋天、到了冬天就容易出现心脏病的问题,出现了这种风湿类疾病的问题,出现了肺系的哮喘和支气管炎的问题。而他们一个非常重要的根源就是过度的凉、过多的这种寒邪侵犯我们的身体。所以说在秋天,千万别太凉着了,防止寒邪侵犯到我们的身体。其实中医讲的最重要的就是中庸,不过度贪凉,也不过度贪暖,其实这样才是最正确的。所以说到了秋天还是要非常注意,防止这种寒邪在不经意之间侵犯了你的心肺、侵犯你的关节,要注意尽量别穿得过少。
第二个就是要忌气。其实你会发现情绪对人的影响非常大,如果说你到了秋天有过多的生气、焦虑这样的不好的情绪,或者过于亢奋,就特别影响到秋天这个收的状态、养阴的状态,对于秋季养生是不利的。所以说在秋天最重要的就是安神定志,是我们养生的秘法。
第三个就是忌散。你会发现到了秋天,如果特别爱吃辛辣的食物,特别爱去泡脚,人身上出汗出得特别多。这种让身体中的气向外发散的各种各样的行为,对于秋天养生是不利的。要掌握到秋天养生的法门:三宜、三忌,做到上述的内容,对于秋天养生、保养身体是非常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