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1、概念:简称上感,为外鼻孔至环状软骨下缘包括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主要病原体是病毒,少数是细菌。

2、流行病学:多发于冬春季节,多为散发,可在气候突变时小规模流行;主要通过患者喷嚏和含有病毒的飞沫空气传播,或经污染的手和用具接触传播。

3、病因和发病机制:

约70%~80%由病毒引起,包括鼻病毒、腺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另20%~30%为细菌引起,包括溶血性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偶可见革兰阴性杆菌。

4、临床表现:

(一)普通感冒为病毒感染引起,俗称“伤风”,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起病急,主要表现为鼻部症状。一般5~7天痊愈。

(二)急性病毒性咽炎和喉炎由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以及肠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引起;临床表现:咽痒和灼热感,咽痛不明显。咳嗽少见。急性喉炎临床表现明显声嘶、讲话困难、可有发热、咽痛、或咳嗽,咳嗽又使咽痛加重。

(三)急性胞疹性咽峡炎多发生夏季,多见于儿童,由柯萨奇病毒A引起,临床表现:明显咽痛、发热。

(四)急性咽结膜炎由游泳传播,多见儿童。由腺病毒、柯萨奇病毒引起。临床表现:发热、咽痛、畏光、流泪、咽及结膜明显充血,病程4-6天。

(五)急性扁桃体炎病原体多为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葡萄球菌。临床表现:咽痛明显,伴发热、畏寒、体温可达39度以上。

5、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检查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伴淋巴细胞比例升高。

(二)病原学检查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血清学诊断、病毒分离鉴定。

6、并发症:

急性鼻窦炎、中耳炎、气管-支气管炎;风湿热、肾小球肾炎;病毒性心肌炎。

7、诊断:

根据鼻咽部症状及体征,结合周围血象和阴性的胸部X线检查可作出诊断。

鉴别诊断:1)过敏性鼻炎:多由过敏因素引起,脱离过敏原好转,皮肤过敏试验可明确过敏原。

2)流行性感冒:全身症状重,伴高热,全身酸痛和眼结膜炎症状。快速血清PCR方法检查病毒。

3)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咳嗽咳痰,白细胞增高,X线胸片可见肺纹理增强。

4)急性传染病前驱症状:麻疹、脊髓灰质炎、脑炎、肝炎、心肌病等。

8、治疗:

(一)对症治疗:如:伪麻黄碱,解热镇痛药;小儿感冒忌用阿司匹林,以防Reye综合症。

(二)抗生素治疗

(三)抗病毒药物治疗:利巴韦林、奥司他韦。

(四)中药治疗

9、预防:

重在预防、隔离传染源,避免感染;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改善营养、饮食生活规律、避免受凉和过度劳累。

赞赏

长按







































鍝鐧界櫆椋庡尰闄究瀹?
鐧界櫆椋庢槸鎬庢牱寮曡捣鐨?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soegm.com//kcyjg/66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