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常常反复发作,严重者可能造成呼吸衰竭甚至死亡,但不发作的时候又往往和正常人一样没有症状,所以这个疾病常会被人们所忽视。支气管哮喘患者常见以下几个误区。
1、认为支气管哮喘发作时才需要治疗,平时可以不用药。
因为很多患者只有在发作时才有症状,平时没有什么不舒服,所以觉得“是药三分毒”,或者嫌麻烦或是为了经济因素考虑,于是平时就不用药了。其实支气管哮喘属于慢性气道炎症,不是细菌感染那个炎症,是非特异性炎症,存在气道高反应性,也就是说,在没有发病的时候,气道里其实还是存在“病态”的,一旦有“风吹草动”就会诱发疾病。所以需要在平时就用药去抑制。如果病情很轻,一两年都不发病,经过医师判断同意的情况下,可以不长期用药,而是按需使用吸入剂。如果医生判断控制欠佳,那么药物还是要遵医嘱长期使用。
2、病情控制不佳,自己加药,医院
有些患者认为治疗哮喘无非就是那么些药,医院,自己就能搞得定。支气管哮喘的患者病情急性发作时,可以先按照医嘱使用的快速缓解病情的药物,如果仍然无法缓解,医院进行相关检查、治疗,防止出现急性呼吸衰竭危及生命。如平时即多次发病,病情控制不良,也是不能自行加药的,因为患者对疾病和药物的认识不足,如果患者自行加药,可能会引发心慌、呕吐、心律失常、恶心等副作用,假如长期大量应用激素,可能引起骨质疏松等并发症。此外患者还要定期检查肺功能,了解肺功能的情况,一些支气管哮喘后期可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3、把哮喘发作当成感冒、支气管炎
有些患者反复咳嗽、咯痰、打喷嚏、流鼻涕,以为自己是得了感冒或者支气管炎,就自己买感冒药、抗生素、止咳化痰药吃,有的时候会症状好一些,但因为没能有针对性治疗,所以不久又加重,于是又吃抗生素。如果出现症状反复,服药效果不佳的,即使没有气喘,也要考虑哮喘可能,医院就诊。尤其是有过敏性鼻炎病史的人更要注意这一点。现在很多第一次哮喘发作的患者都是成年人,不是儿童了,不要以为只有儿童时期得哮喘的以后才会发作哮喘。
4、只要有喘的症状就认为是患了支气管哮喘
有些人觉得自己喘,那肯定就是得了哮喘。其实引起喘的症状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见的是心源性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源哮喘多有左心衰竭的病史,患者发作时可以咳出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听诊两肺可以闻及广泛的湿性啰音和哮鸣音,心率可明显增快,行心脏彩超及血BNP等检查可以相鉴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多见于中老年患者,多见于活动后胸闷、气喘,且其疾病反复发作。行胸部影像学检查可以见到肺气肿的改变,行肺功能检查可以有不可逆性的气道阻塞改变,可予以鉴别。
5、一味追求“根治”,盲目用药
有些哮喘患者到处寻找“根治”哮喘的“秘方”、“偏方”、“神药”,或者是听信可以让哮喘“永不发作”的广告,或者从某个渠道听说某种食物、药物可以根治哮喘,于是不论真假一律尝试,不仅花了许多冤枉钱,还耽误了正规治疗,甚至因为所谓的“偏方”、“神药”含有大剂量的激素及其它副作用较大的药物成分而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目前哮喘尚无可以肯定根治的药物,但是经过正规治疗,可以长期控制不发作还是可以做到的,所以不要再拿自己当小白鼠了。
6、过度担心激素副作用,而自行停药。
不少哮喘患者担心,用了吸入型激素会引起骨质疏松、糖尿病和高血压等全身副作用,或产生激素依赖。因此,一直不愿用激素,或刚刚病情缓解就赶快停药。其实,吸入型激素与口服和静脉用的全身用激素是不同的。吸入型激素的用量很小,不仅局部抗炎作用比强的松和地塞米松更强,而且其全身副作用减少很多,即使长期应用也相当安全,不会产生激素依赖。有的哮喘患者连续吸入激素近十年也没有出现全身不良反应。但是不正规用药,会造成病情反复,甚至加重,反而得不偿失。
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删。
END
朱益敏主任主任中医师,教授。南京中医院,医院肺病科主任,学科带头人。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咳嗽、支气管扩张、肺间质纤维化、肺部感染等,对支气管肺癌的放化疗和运用中药协助抗癌和减轻化疗副反应等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专家门诊时间:周一上午、下午;周四上午。专家门诊地点:医院门诊二楼名医堂。公交路线:①公交28路、80路、81路、83路至东升村(医院站),步行米;②公交92路、路至南湖路沿河村站,步行米;③地铁2号线至莫愁湖站,转公交92路至南湖路沿河村站,步行米;④公交61路至沿河村南站,转公交92路、路至南湖路沿河村站,步行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