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上方灸道堂,订阅 每天获取新鲜的养生资讯
-------咨询-------
咳嗽,是肺系疾患的一个主要证候。古代将有声无痰称为咳,有痰无声称为嗽,有痰有声称为咳嗽。临床上多为痰声并见,两者很难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历代医家有“咳者,肺之本病也”的说法,《素问?咳论》也提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的观点。说明了肺脏疾患以及其他脏腑有病累及肺脏时,均会发生咳嗽。咳嗽究其发病原因虽然较为复杂,然撮要言之,不外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其病位主要在肺,若病程日久,随着病情的加重,可由肺及脾,由脾及肾。
咳嗽既是症状,又可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现代医学所说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肺结核等,凡是以咳嗽为主要症状者,皆可按中医的咳嗽辨证论冶。
咳嗽可分为外感和内伤两种类型。
外感咳嗽的病因,主要在于肺司呼吸、外合皮毛,主一身之表,开窍于鼻。如肺的卫外功能不强,遭受外邪侵袭,特别是风、寒、燥、热等邪气,从毛皮、口鼻而侵袭人体,必内犯肺脏,使肺失宣降,肺气郁闭或上逆而为咳嗽。最常见的有风寒咳嗽与风热咳嗽。
风寒咳嗽的基本病机为:风寒外袭,卫气壅遏不宣,以致肺气不得宣降,而生咳嗽。如《素问·咳论》云:“人与天地相参,故五脏各以治时感于寒则受病,微则为咳,甚则为泄为痛。”说明寒邪犯肺,可以为咳,其他四脏受寒,影响肺之宣降,亦能引起咳嗽。
风热咳嗽的基本病机为:风热犯肺,肺失宣肃。如《明医杂著》云:“春若伤风咳嗽,鼻流清涕,宜辛凉解散。”观其用药,症属风热致咳。
内伤咳嗽,由于肺脏虚弱或其他脏腑有病而累及肺脏所致的咳嗽。知脾虚生湿,湿聚成痰,上渍于肺致肺气失宣,或肝郁化火,炼液成痰,阻塞肺气,或肾亏不能纳气,或肾虚水泛而为痰,上壅于肺。故常见的有脾病及肺引起的痰湿咳嗽;肾虚及肺出现的虚寒咳嗽等。
痰湿咳嗽,主要由于脾气虚,脾虚生湿,湿聚成痰,上渍于肺致肺气失宣,影响气机出入,遂生咳嗽。沈金鳌氏明确指出:“有痰无声曰嗽……病在脾,脾藏痰,故痰出而嗽止”。并曰:“因痰致嗽,重在痰,脾为主,速宜消痰”。精辟论述了痰湿咳嗽的因果、以及肺脾的标本关系。
虚寒咳嗽,主要因肾气、肾阳不足,肾亏不能纳气,或肾虚水泛而为痰,上壅于肺,发为咳嗽、气喘。张景岳论述说:“肾为元精之本,肺为元气之主,故五脏之气分受伤,则病自上而下,由肺及脾,以极于肾;五脏之精分受伤,则病必自下而上,由肾及脾,以极于肺,肺肾俱病,则他脏不免矣……。”阐明了肺、脾、肾三脏在咳嗽发病中的作用。
当然,在病程中风寒可以化热;痰湿久蕴可转痰热;内伤可兼外感;反复外感,迁延日久,脏气受损,可致内伤。由此,咳嗽的病因病机颇为复杂。
1.风寒咳嗽
(1)症状表现:咽痒咳嗽、痰白稀薄,鼻塞流清涕,或伴恶寒发热,头痛,全身酸痛,无汗,舌苔薄白,脉象浮或浮紧。
(2)灸疗原则:疏风散寒,宣肺宁嗽。以取手太阴,足太阳、任脉穴为主。
(3)灸疗处方:风门、列缺、天突、神阙。
(4)随症加穴:①发热甚者,加大椎;②鼻塞涕多者,加迎香;③咽痒咳频者,加孔最。
(5)灸疗方法:
①艾炷隔姜灸:以灸风门、神阙为主,每穴灸7~10壮,每日灸1次。如用于慢性咳嗽,7~10次为1疗程。
②艾条温和灸:每次选3~4穴,每穴灸10~15分钟,灸至局部皮肤潮红温热为度,每日灸1~2次。
③白芥子敷灸:选取背部肩胛间区,每次敷灸30~6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3次为1疗程。敷灸处皮肤呈现红晕、发热,微痛或起泡。
④复方公丁香敷灸:取肉桂10g,丁香1g、麻黄5g、苍耳子3g、半夏5g、白芥子3g,上药共研细末,瓶贮备用。上方亦可加入细辛1g、人造麝香1g、苍术5g共研细末备用(苍桂粉)。敷灸前,先将患者神阙穴用温开水或75%酒精擦净,然后取药末适量用温水或酒精调成糊状,纳入脐内,外用胶布封好。1~2日换药1次。7~10次为1疗程。
(6)方义说明:风门为足太阳、督脉之会,太阳主一身之表、督脉为阳脉之海,故首取风门穴,可祛风散寒,疏调太阳经气;列缺是手太阴肺经的络穴、八脉交合穴,灸列缺可以宣肺宁嗽;天突能降逆气而利咽喉;神阙穴能激发正气,促进气血运行,泄出外邪。
2.风热咳嗽
(1)症状表现:咳嗽不爽,痰黄黏稠,不易咯出,咽痛咽痒,鼻流浊涕,头胀而痛,或伴发热,口干欲饮,苔薄白或薄黄,脉象浮数。
(2)灸疗原则:疏风清热,肃肺止嗽。以取督脉、手阳明、手太阴经穴为主。
(3)灸疗处方:大椎、曲池、合谷、尺泽、太渊。
(4)随症加穴:①咽痛甚者,加外关、少商(针);②痰稠、量多者,加丰隆。
(5)灸疗方法:
①艾条温和灸:每次选3~4穴,每穴灸10~15分钟,每日灸1次。
②针上加灸:每次选3~4穴,针刺用泻法,留针10分钟后,针上加艾圆灸,每穴1~2壮。
③薄荷叶敷灸:取鲜薄荷叶适量,捣烂如泥膏状,制成蚕头大药团数枚,敷灸时用手指轻压贴于穴位上,每次选2~3穴,每日敷贴1~2次。每次4~6小时。
(6)方义说明:大椎表散阳邪而解热;曲池为手阳明合穴,合谷为手阳明原穴,手阳明与手太阴相表里,二穴并用,可以清肺热化痰热;太渊宣肺止咳;尺泽清肺肃降。诸穴合用,表邪得解,肺气通调,则咳嗽自平。
3.痰湿咳嗽
(1)症状表现:经常咳嗽,痰多易吐,冬春季节发作尤甚,咳声重浊,痰白质粘,胸闷胁胀,饮食欠香,身重易倦,舌苔白腻,脉象濡滑。严重者可出现气喘,腹胀、大便溏。若痰色转黄,苔色黄腻,则为蕴热之象。
(2)灸疗原则:燥湿化痰,宣降肺气。以取足太阳、手足太阴、足阳明经穴为主。若痰湿化热,痰热蕴肺,则治拟清热化痰,肃降肺气。以取手阳明、手足太阴、足阳明经穴为主。
(3)灸疗处方:痰湿型取脾俞、丰隆、肺俞、太渊、神阙。痰热型加曲池、太白。
(4)随症加穴:①气喘者,加天突、膻中;②胸闷胁胀者,加内关、支沟。
(5)灸疗方法:
①艾炷隔姜灸;每次选2~3穴,每穴灸7~10壮,每日灸1次,7~10次为1疗程。
②艾条温和灸:每次选2~3穴,每穴灸10~15分钟,每日灸1次。5~10次为—疗程。
③脐丹粉敷灸:取生黄芪、上肉桂、防风各等分,共研细末备用。敷灸前先用75%的酒精棉球消毒神阙穴,趁湿撒药粉1g左右于脐窝,外用胶布或纱布固定,每3天换药1次,5~7次为1疗程。
④斑蝥发泡灸:用斑蝥粉如米粒大,置于肺俞、脾俞、肝俞上,用胶布固定,约12~20小时,揭去胶布,即见小水泡,任其自然吸收。如已溃破,则涂以龙胆紫液,盖以消毒纱布,以防感染。
(6)方义说明:脾俞补脾健运;丰隆运脾化痰降逆;肺俞、太渊理肺肃降;神阙补中益气,气行津布,痰湿自化。痰热患者,可加灸曲池、太白,清泄蕴热。如此脾肺同调,标本兼治,病可痊愈。
4.肺虚咳嗽
(1)症状表现:咳嗽日久,痰液清稀量多,气喘,动辄尤甚,形寒肢冷,喜温畏寒,气短懒言,声音低微,自汗,容易感冒,纳呆便溏,甚则咳喘倚息,不得平卧,面浮足肿,心悸尿少,舌质淡胖或淡紫,舌下静脉青紫曲张,苔白滑或白腻,脉沉细滑。
(2)灸疗原则:温阳化饮,补肾纳气。以取任脉、足太阳、足阳明经穴为主。
(3)灸疗处方:气海、神阙、肾俞、脾俞、肺俞、足三里、丰隆。
(4)随症加穴:①气喘不平者,加定喘、关元;②心悸不宁者,加心俞、内关;③浮肿不退者,加阴陵泉、三阴交、命门。
(5)灸疗方法:
①艾炷瘢痕灸:每次选2~3穴,施灸前先用2%普鲁卡因适量,打一皮丘,在穴位上涂以蒜汁,然后用黄豆大艾炷连续进行直接灸,一般灸20~25壮,使局部出现焦痂为止。约经5~7日形成灸疮,可用生理盐水清创,消毒敷料覆盖,灸疮多在3~5周内愈合。
②艾条温和灸:每次选用3~5个穴位,每穴灸10~15分钟,每日或隔日灸1次,5~10次为1疗程,每一疗程间隔5~7天。
③毛莨敷灸:取毛莨全草洗净阴干,研末,密贮备用。敷灸时,每人每次取药粉4~6g,以鲜生姜汁调成稠膏救。用正中剪有绿豆大孔的胶布数块,将小孔对准肺俞、脾俞、肾俞、气海等穴位贴好。再取药膏如绿豆大。放于胶布小孔内的穴位上,上敷贴胶布以防药膏脱落。至局部有灼痛感,即可揭下药膏。此法宜晴天中午贴敷为好,连续敷灸3次为1疗程。
④白芥子敷灸:取炙白芥子、玄胡各21g,甘遂、细辛各12g,上药共研细末备用。敷灸时取粉末适量,用姜汁调成稠糊状,并加麝香末少许,敷贴于肺俞、脾俞、肾俞等背俞穴处。每次敷4~6小时,每隔10天1次。
⑤五倍子敷灸:将五倍子研细末备用,敷灸前先用75%酒精消毒脐窝,取五倍子粉适量,温水调成糊状。纳入脐中,外用胶布覆盖。2~3天换药1次,5次为1疗程。
⑥三白膏敷灸:取白芥子、白矾各30g,共研细末,加适量面粉,用米醋凋成糊状,临睡前敷贴于穴位上,每次选用3~4穴,敷贴12小时后除去,5~10次为1疗程。
(6)方义说明:气海、神阙益肾纳气,培补元气;肾俞,脾俞温肾阳,健脾阳;肺俞补肺肃降;足三里、丰隆化饮祛痰,诸穴合用,共奏扶正祛邪之功效。目前广泛采用的“冬病夏治”法效果较好,即按上述处方,在夏季(三伏天)施灸治疗,可以防治冬季发病。
1.外感咳嗽,病程短,病位浅,一般多局限于肺卫部分,治疗较易,单用灸法或敷灸法多能迅速收效。而内伤咳嗽,如慢性支气管炎之类,则病程长,病位深,病情反复发作,较难根治,必要时,可结合针灸、拔罐、埋线、磁疗,以及中西药物等综合治疗。
2.冬病夏治伏灸法,对慢性支气管炎的防治具有较好的疗效。部分实验观察提示,伏灸法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调整植物神经功能,降低过敏反应,祛痰,止咳、平喘。今后可作为进一步研究课题。
3.增强体质,预防感冒是防治慢性气管炎的重要一环。除注意摄生保暖、适当锻炼、禁止吸烟外,可施行预防保健灸。即经常灸大椎、风门、肺俞、关元、气海、足三里等穴,长期不断,必有成效。
4.不宜过食辛辣、香燥、肥甘厚味及寒凉之品。发病后应注意休息,以清淡饮食为宜,多饮水以补充消耗过多的水分,有利排痰。
5.对于重症肺结核或肺炎等引起的咳嗽,应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国家人社部CETTIC灸疗师职业培训全国独家课程发展中心灸疗师职业培训、考证开课公告
培训时间:年每月1日-15日(共计15天,全日制教学)
培训费用:元(颁发高级灸疗师证书)
费用包括:
1、人社部官方指定《CETTIC灸疗师职业技能培训教材》;
2、考试费、试卷费(CETTIC全国统考A或D卷);
3、《CETTIC灸疗师(高级)职业培训证》证书
4、照相费、复印费、证书快递费;
5、实操费、实操艾条费(灸道堂高端雷火艾条);
6、教学用具费、课堂笔记本、记事笔、培训费;
7、大医堂学员荣誉证书费、结业证书费;
8、第三届国际灸法大会VIP会员费。
报名、
报名(QQ)
CETTIC灸疗师职业培训唯一指定教学机构
一地学习,全国四大城市免费复训
一次缴费,全年不限次数循环听课
直通国际灸法大会VIP现场(价值元)
优先申报世界中联艾灸保健推广委员会委员
赞赏
长按北京中科白癜风北京中科白癜风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soegm.com//kcyfl/9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