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流黄涕
舌苔薄白或者舌苔黄且干
口渴
痰中带血或痰为黄痰而且很稠
咽喉干痛
身体热或者有点怕冷
或有汗或微汗
皮肤干燥
大便干结
凉燥的常见症状
鼻塞,鼻流清涕
舌苔薄白而干
口不甚渴
口里有痰多为白色且稀
喉咙痒
身热不甚,怕冷
无汗
皮肤干燥
大便干结
可能有些朋友在想,我好像又有温燥,又有凉燥的症状是为什么呢?其实是因为身体里先有温燥,后受凉有了凉燥,所以这类朋友可以先去除体表的寒气,再去燥。那我们该怎么调理呢?朋友们,一定要弄清楚自己是温燥和凉燥,不然弄错了调理方法反而会加重病情,区分方法前面也有提到哦,不清楚的朋友往上翻翻~杏林君为大家准备了最安全有效的方法,穴位+食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温燥
太白穴,足太阴脾经的原穴,是健脾要穴,堪比人体的补中益气丸。善于升脾阳清气,调理各种原因引起的脾虚,任何和脾有关的问题找它准没错~它的位置也很好找,顺着大脚趾边缘向下,明显摸到骨头后往下,即可找到一个凹陷处,就是太白穴了。每天坚持按揉5-10分钟,以微微感到胀痛为宜,能达到祛湿健脾的效果~朋友们,健脾之后要干嘛呢?当然是滋阴润肺了,因为要去除我们身体里的燥邪~杏林君给大家推荐川贝雪梨,润肺止咳、清热化痰效果非常的好,咳嗽有痰的朋友不要错过。但是凉燥的朋友可千万不要吃,为什么呢?
从中医角度分析,川贝性凉,入肺经;凉燥的朋友喝了川贝雪梨,那就是凉上加凉,给身体雪上加霜。
所以一定要区分温燥和凉燥,谨慎调理。
温燥的朋友身体里有燥,当然需要凉性来综合达到平衡啦~据《本草纲目》记载,梨,味甘寒微酸,是“天生甘露果”,也是治病的良药,中医一直用于生津、润燥、清热、化痰,这么厉害怎么能错过呢?快一起来看看川贝雪梨的做法吧:
1.取梨1只洗净,横断切开,挖去核后放入川贝10克
2.然后将两块梨并拢用竹签固定,放碗中加冰糖20克,水适量,隔水炖煮1小时即可。
注意事项:正常每周2-3次。不可贪多,体弱者要减量,小孩用量减半,分两次吃。
凉燥
秋天的清晨,凉意十足,特别是在一场雨过后,人难免会被寒风吹到,出现轻微凉燥的情况,就是你又怕冷还怕风,同时你还口干,然后不停地喝热水。那该怎么办呢?要想改善这个问题,就要做好两件事情:第一件事,化解体表寒气,通畅气机,推动脾的正常运行。第二件事,同时要理肺,恢复肺脏宣发、肃降的作用。和杏林君一起来看看具体怎么做吧~大椎穴,是身体的“小太阳”。为“三阳”“督脉”之会,全身阳气都在这里出发。经常刺激大椎穴就相当于打开了全身阳气的总开关,阳气升上来了,湿邪也就无所遁形了。它的位置也很好找,低头后,凸出最高点下的凹陷处就是了。每天按揉这个穴位10-15分钟,以感受到热度、酸胀感为宜。杏林君推荐大家艾灸大椎穴哦,能很好地激发阳气,形成保护人体的第一道屏障~如果朋友们当心艾灸上火,艾灸完大椎穴后艾灸涌泉穴引火下行,也可以在艾灸后喝上一碗温的绿豆汤防止身体上火。要特别注意的是,晚上9点之后不能艾灸大椎穴。这里和温燥里提到的太白穴操作方法是一样的哦。朋友们可以动动小手向上划一下查看取穴视频,按揉太白穴健脾祛湿~朋友们,如果你已经感觉到轻微凉燥的情况,就可以为自己准备一份杏苏茶。这是杏林君翻找书籍,在《温病条辨》中找到专门调理凉燥的食疗方,只有杏仁、紫苏、甘草三种,特别的温和。每天泡上一杯杏苏茶,驱赶体表的寒气,让我们娇弱的肺脏能够重新运转。紫苏,《本草经义》里讲到,性温,发汗解肌,散风寒。
在宋时,宋仁宗当时就常喝“紫苏饮”,由此可见受欢迎的程度不亚于现代人年轻人对于奶茶的喜爱。
杏仁,能宣发肺气也能降肺气,帮助身体排出体内的浊气,化解堆积的痰,有祛痰止咳的作用。
杏仁也有甜杏仁和苦杏仁,杏林君更喜欢甜杏仁,比较温和,适合日常使用,还能通肠润便。
最后加入的甘草让茶饮变得更加温和,孕妇,哺乳期妈妈,小孩子都可以适当的喝一点,不要贪多哦。
▼一起来看看怎么做吧材料:杏仁9g,干紫苏(药店)4g,甘草3g
做法:干紫苏清洗后和杏仁一起放入锅中,水沸腾后加入甘草,煮1分钟后关火。
杏林君偷偷告诉你们哦,煮出来特别的香,喝上一口,有丝丝甘草的甜味,润润的,特别的舒服~好啦,杏林君要短暂的和大家告别了,秋天了,大家要多注意保暖,预防秋燥哦~记得转发给身边的朋友,让他们一起学习~不要忘记秋燥要持续到立冬才结束。如果您觉得今天的内容很有价值的话,请点亮右下角“在看”然后分享到朋友圈,让更多人都能受益中医,感受中医之美~-聊一聊-还记得大椎穴的功效吗?在留言区告诉杏林君哦作者:苏叶,快乐的中医传播者,让更多的人学懂中医知识~本文首发红杏林学院(ID:xinglinhong),平台转载请在后台联系授权。-猜你想看-关于中医的6大谣言,坑了中国人很多年,也骗了你很多年手上有个"排毒通道",每天敲一敲,赶走全身毒素,皮肤有光泽头痛是内脏的警告!发作时痛不欲生,认准这3个穴位,立竿见影!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