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刘又宁现任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常务理事兼呼吸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解放军总后勤部科技委员会委员,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亚太呼吸学会(APSR)执行理事,美国ACCP学会资深会员(FCCP),《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执行总编,《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等5种医学专业杂志副总编,《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内科杂志》、《医院感染学杂志》等20余种专业杂志的编委,在呼吸道感染、呼吸衰竭等领域具有很深的造诣。
第一次见到刘又宁教授是一个晴朗的周五早晨。在那间并不宽敞甚至可以说有些局促的办公室里,和煦的阳光穿过窗棂照在刘又宁教授的脸上,64岁的他显得比实际年龄年轻很多,神采奕奕。和蔼、开朗又极富幽默感,是这位医学大家留给我们的第一印象。
与他交谈,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这位医生对自己职业的热爱。透过他深邃的目光,我们能读懂这位长者的睿智与真诚。他表达观点时直接坦率,聊到开心处,时时开怀大笑,毫不做作,不摆架子,就像邻家的长者,让人倍感亲切。
在患者眼里,刘又宁教授是位好脾气的医生,无论在什么时候,他都是那么和颜悦色,嘴角永远挂着微笑。
在学生眼里,刘又宁教授从不灌输大道理,更多的是潜移默化,循循善诱,用实际行动为学生们指引前行的方向。
在同行眼中,刘又宁教授为人低调,不喜张扬,谦逊温和,是我国呼吸病学领域执着的开拓者。
回望他的人生轨迹,我们看到的是一位至真至诚的医道虔行者。
?命运中三次“机缘巧合”
刘又宁走上医学的道路源于一场“意外”。多年后,他回忆道,自己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青年时代的三次“机缘巧合”。
第一次是他在并不知情地情况下考取了医学院校。年,19岁的刘又宁面临高考。学业优异的他一直向往将来能从事航海事业,希望徜徉在蓝色的海洋上放飞梦想。高考放榜时,刘又宁却被自己从未报考的中国医科大学医疗系录取。原来,在高中教书的父亲“违规”为刘又宁修改了高考志愿。父亲希望,刘又宁将来能有份安稳的工作,在治病救人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当真正开始接触医学后,刘又宁慢慢开始喜欢上了这门学问。“学到本领能够为患者解决某种痛苦,成就感非常大。”
不幸的是,在他入学后的第三年,“文革”开始了,原本平静的学习生活一下子被打断了。当一些人忙于“炮轰”、“打倒”的时候,刘又宁没有丢掉医学知识的学习,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还坚持着学习自己所喜爱的外语。
从中学到大学,他都是在学俄语。但大学期间,因与一位学日语的同学分在了同一宿舍,让他突然间对日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没想到的是,这个业余爱好机缘巧合地为他带来了一次人生的重要机遇。
随着“文革”的结束,国内的对外交往也逐渐增多,国家准备选派一批优秀人才出国深造,而外语水平成为了一项重要的选拔标准。听到这个消息后,正在中国医科大学读研究生的刘又宁很兴奋,他希望能够抓住这次机遇,到世界医学舞台上进一步积累力量。
“刘又宁,日语口试成绩4分,通过!”当考官宣布完刘又宁的成绩之后,很多日语班的学生都惊呆了,要知道,日语专业的很多学生在这次满分是5分的考试中也只拿到了3分。
年,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公派赴日留学生,刘又宁来到鲁迅先生的母校——日本仙台东北大学。相隔半个多世纪之久,东北大学又有了一位来自中国大陆的青年留学生,而且他的目标是博士学位,这立即引起当地媒体的北京白癜风去哪治的好中科医院曝光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soegm.com//kcyyy/8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