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

中医养生学家发现,冬季常发的慢性病及一些阳虚阴盛的疾患,往往可以通过伏夏的调养得以好转。其中,以老年、儿童的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效果最为显著。这也是中医“治未病”的道理,主张未病先防、预防为主。冬病夏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特色。从小暑至立秋,人称为“伏夏”,即“三伏天”,是全年气温最高、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春夏养阳”,此时予以治疗,可以使患者的阳气充实,增强抗病能力。这是依据中医“发时治标,平时治本”的原则,在冬天发作时治疗,在夏天未发病时“培本”以扶助正气。人体正气旺盛,抵抗力增强,到了冬天就可以少发病或不发病。所有阳气不足、肺气虚弱、虚寒疼痛和一些免疫功能低下类疾病,在春夏治疗都会比其他季节治疗效果好。例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呼吸道慢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结肠炎,冻疮,胃痛,颈椎病,慢性腹泻,感冒,部分虚寒妇科病,关节痛,肾虛引起的腰痛等。其中尤以气管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膝关节疼痛,冻疮治疗效果显著。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医养生瑰宝

精彩推荐养生专栏(34)

中医认为,痱子是一种体内热毒,由于夏季天气闷热,出汗不畅堵塞了汗孔,毒热就在身体里面排不出来,以致发生痱毒。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soegm.com//kcyyy/125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