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谈季节养生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极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灵枢·本神》曰:“智者之养神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僻邪不至,长生久视。”《吕氏春秋·尽数》提到:“天生阴阳寒暑燥湿,四时之化,万物之变,莫不为利,莫不为害。圣人察阴阳之宜,辨万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寿长焉。”就是说,顺应自然规律并非被动的适应,而是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不能盲目效仿,人家说冬天的时候要补,就冬三月补个不停,要根据当时的环境以及自身的条件来决定饮食。举个简单的例子,像高血压患者本不应该多吃肥肉,但不能为了御寒,不顾自身健康,使劲的吃肉,其实这都是违背自然规律的,都不属于正确的养生之道。

三九天是什么?

我国民间对寒冬的计时方法是将冬至后的八十一天划分为九个阶段,每九天一个阶段,称作“冬九九”,也就是常说的“数九寒天”。其中每年冬至后的第一天至二十七天称为—三九天。

为什么要做三九灸?

“三九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此时气血不畅,皮肤干燥,毛孔闭塞,气血运行缓慢,且大自然处于阴阳交替阶段,也是人体阳气最弱的时候。阳气弱就会抵挡不住外界寒湿,人就容易患病,尤其是呼吸道疾病和老年的膝关节病。为此,在三九天进行三九灸,能起到温阳益气、健脾补肾益肺、祛风散寒的功效,有效增强机体抵抗力。

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三九灸的理论是“夏养三伏,冬补三九,冬夏共治,阴阳调衡,疗效相得益彰”。“夏病冬防、冬病冬治”,适当地在三九天进补及天灸调理可以让你在来年免疫力提高,减少慢性病的发作,提高生活质量。三九灸是对三伏灸疗效的补充和巩固。

三九灸的特点

“三九灸”是依据中医“秋冬养阴,夏病冬治”和“治未病”的理论,顺应四时气候特点,内病外治的一种特色灸疗法。具体时间是从冬至起,每九天为一九,顺应天象进行“三九灸”。其中又以白天进行调理,效果最佳,因为白天人体穴位处于开放状态,气血通畅,有利于药物吸收,提高疗效。

医院针灸科三九灸特色

1.一人一方,个性化施灸方案根据个人体质不同,利用中医四诊详细辩证,量身定制个性化施灸方案。2.多点施灸与传统一人施灸不同,多点施灸上下穴位同时进行,更容易得气,穿透力强,疗效更强。3.无烟灸使用无烟灸,不炝鼻,无烟熏火燎的味道,更易被现代人接受。三九灸适宜人群一是治已病,主要治疗冬季常见慢性病,如治疗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咽炎、各种慢性咳嗽、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胃肠功能紊乱、尿频尿急、前列腺增生、慢性肾炎、月经不调,以及颈肩腰腿痛、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二是治未病,重点调治亚健康状态,如慢性疲劳综合征、失眠、神经衰弱、抑郁、焦虑、疲倦、头痛、颈肩腰背酸痛等,对于免疫力低下、有慢性发作性疾病病史的亚健康人群,有防病保健作用。   三是强身健体,通过“三九灸”来提高人体抵抗力,改善畏寒怕冷、容易感冒、手脚冰冷等症状,对夏季已做过“三伏灸”的患者,有巩固和加强疗效的作用。

三九灸的适应症

呼吸系统疾病: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体质虚弱易反复感冒者。

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腹泻、慢性胃肠炎、胃痛、厌食、消化不良。

运动系统疾病:颈肩腰腿痛、肌肉疲劳等。

免疫系统疾病: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

哪些人不适合做三九灸?

1、实热症,阴虚发热,高热,严重高血压,呕吐,严重贫血,急性传染病。2、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月经期妇女除了妇科病一般都不灸。3、心脏病伴心功能不全,精神分裂症,均不宜施灸。4、癌症病人慎灸。5、皮肤溃烂处,糖尿病,孕妇在腹部和腰骶禁灸。

灸后注意事项:

饮食:忌寒,凉,辛,辣等刺激类的食物。海鲜,油炸类应尽量避免食用。

锻炼;灸后禁止做一些高强度的运动,少运动或不运动。

穿着;防寒保暖,避免风寒湿邪侵袭,艾灸后汗毛孔打开,更要做好防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soegm.com//kcyyy/1160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