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国粹医学弘扬中医文化

[诊断要点]

1.反复咳嗽,痰多或白黏难咳出,遇风寒则加重,咳甚可伴有喘息。

2.两肺听诊可闻及呼吸音增粗,或伴散在千湿性哕音。急性期查血白细胞

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肺部X线摄片检查正常或见肺纹理增粗。

[中医证候]

1.痰热蕴肺咳嗽,痰黃或白黏,外感后加重,或伴有寒热,咽痛,舌苔薄黄,脉弦。

2.痰湿蕴肺咳嗽,胸闷,痰多易咯,痰黏或咳吐不爽,胸中窒闷,口腻,脘痞腹胀,舌质淡,舌苔白腻,脉弦滑。

3.肺阴亏虚咳嗽,干咳,或痰少而黏,咽干,咽痒,纳少口干,或痰中带血,舌红少苔,脉细或细数。

4.肺脾气虚咳嗽,痰白稀或有泡沫,气短无力,自汗,神疲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少,脉弱。

[治疗方法]

1.汤药

(1)痰热蕴肺:清金化痰汤加减。黄芩10g,山栀10g,银花12g,连翘15g,荆芥10g,薄荷6g,知母10g,桑皮15g,桔梗10g,瓜蒌20g,贝母l0g,鱼腥草30g。

(2)痰湿蕴肺:二陈汤加减。半夏10g,陈皮l0g,茯苓15g,甘草8g,苍术10g,厚朴l0g,苡仁15g,杏仁10g。

(3)肺阴亏虚:二冬二母汤加味。麦冬20g,天冬15g,知母10g,贝母10g,桑白皮15g,杏仁10g,地骨皮10g,沙参10g;生地10g。痰中带血,加丹皮10g,藕节10g。.

(4)肺气亏虚:补肺汤加减。党参12g,黄芪15g,熟地20g,五味子15g,紫菀10g,白术10g,茯苓15g,陈皮10g。

2.中成药

(1)痰热型:羚羊清肺丸2丸,每日2次;急支糖浆20ml,每日3次。

(2)痰湿型:祛痰止咳冲剂6g,每日2~3次。.

(3)阴亏型:养阴清肺丸2丸或百合固金口服液20ml,每日2次。

3.注射剂鱼腥草注射液ml,静脉点滴,每日1~2次。

4.体针主穴取列缺、合谷。配穴:风寒者配肺俞(加灸法或拔火罐),风热者配曲池、大椎,咽喉肿痛者配少商,燥咳者配尺泽,痰多者加天突、丰隆。

5.耳针取肺、气管、神门、肝,针双侧,用中等刺激,留针10~20分钟,隔日1次。也可用王不留行籽贴压耳穴。

6.便验方生梨带皮1只,白萝卜g,加水ml,煎成ml,温服。

7.药膳

(1)苏子粥:苏子20g,捣碎如泥,加水煎成浓汁,去渣,加粳米g,冰糖适量,煮成稀粥,趁热服食,每日2次。

(2)银杏胡桃粥:大米g,银杏20g,核桃仁g,白糖g。银杏、核桃仁洗净捣碎,大米淘净,将大米和核桃仁人锅,加水0ml左右,旺火烧开后,再以中火煮至米粒开花,粥汤稠浓,加白糖搅匀即得。每日服食2次。

[注意事项]

1.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易反复外感,外感后易加重病情。本病缓解期患者要避风寒,适寒温,节饮食,薄滋味,并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增强体质。

2.本病感染期则应注意抗炎、排痰、平喘,注意保护肺功能。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soegm.com//kcywh/102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