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患者微信群 http://www.zguolife.com/news/49652.html

来源

投资家(ID:touzijias)

作者

刘燃

又一医疗企业吹响了IPO号角。

投资家网获悉,近日,主攻医用内窥镜的新光维医疗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香港主板上市,摩根士丹利、中金公司为其联席保荐人。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继年9月递表失效后,新光维医疗第二次向港交所递交IPO申请,上市决心不言而喻。

新光维医疗由陈东、张一两位资深博士携手创办,研发技术走在行业前列,还成功斩获高瓴、礼来、经纬中国等明星资本的多轮投资。

不过,以日本奥林巴斯为代表的外资巨头长期垄断中国内窥镜市场,新光维医疗的商业化尚处于起步阶段。倘若此番赴港IPO顺利,新光维医疗或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新光维医疗成立于年10月,总部位于苏州工业园区,在中国苏州和日本东京均设有研发中心,专注于医用内窥镜及相关产品的研发及商业化。

公司产品矩阵涵盖了软镜、硬镜,并拥有超高清成像技术(如4K成像)、3D成像技术、特殊光成像技术(如荧光成像)、超细内镜成像技术、内镜耗材化技术(一次性使用技术)等。

目前,新光维医疗已有4款一次性电子内窥镜产品获批上市,并有9款产品在研发和临床测试阶段。

内窥镜是现代微创外科领域最具代表性的技术之一。内窥镜泛指经各种管道进入人体,以观察人体内部状况的医疗仪器,利用内窥镜可以看到X射线不能显示的病变,对医生非常有用。

例如,借助内窥镜医生可以观察胃内的溃疡或肿瘤,据此制定出最佳的治疗方案。部分内窥镜同时具备治疗的功能,如膀胱镜、胃镜、大肠镜、支气管镜、腹腔镜等。

然而,内窥镜尤其软性内窥镜领域壁垒极高,从全球竞争格局来看,日本企业长期保持领先地位,全球市场基本被奥林巴斯、富士、宾得等日企瓜分。

此外,欧美企业也占据着重要一席。例如,德国的卡尔史托斯、狼牌,美国的史塞克,都在全球内窥镜市场具备一定的影响力。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报告,在全球软镜市场,奥林巴斯占据65%的市场份额,富士、宾得分别占据14%的市场份额;在中国软镜市场,这三家日本巨头占据了超过95%的市场份额。

另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年,在中国硬镜市场,卡尔史托斯、奥林巴斯和史赛克三家公司整体市场占比达到76%,德国狼牌占比9%,而国产硬镜企业的合计占比不足10%。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新光维医疗的创立及发展,被赋予了特殊的时代意义,这不仅代表着中国内窥镜研发技术的突破,更是推进内窥镜国产化替代的关键。

目前,市面上大部分内窥镜企业局限于单产品、单技术路径,而新光维医疗的产品线布局兼具硬镜、软镜,重复使用内窥镜、一次性使用内窥镜,白光内窥镜、荧光内窥镜等,产品布局较为全面,并且具有前瞻性。

如新光维医疗发力的一次性使用电子内窥镜产品系列,符合当前医疗市场发展主流,能为存在高交叉感染风险的临床科室(妇科、呼吸内科、泌尿外科等)提供更安全卫生的解决方案。

新光维医疗的战略布局为何如此周全?这还要从公司两位创始人的经历谈起。

新光维医疗创始人陈东博士,于年3月获得日本群马大学颁授工学博士学位。群马大学是日本知名国立综合性大学之一,拥有教育学部、社会信息学部、医学部、工学部。

年至年,陈东进入全球内窥镜巨头日本奥林巴斯株式会社,出任外科内镜开发部副课长,参与医用外科内窥镜的研发。

年,陈东回到中国,出任奥林巴斯临床事务部部长,负责内窥镜相关产品的学术推广和临床研究工作,直到离职创办新光维医疗。

大学毕业至今,陈东博士已在医用内窥镜领域深耕长达18年,期间积累了大量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行业经验。

新光维医疗联合创始人张一博士,也在医疗器械领域从业多年。年,张一出任微创医疗COO和CTO,三个月后就升任总裁。

年,张一担任大冢制药中国投资公司董事长,仅用两年时间,就带领大冢集团中国区成功扭亏为盈,工作能力得到外界高度认可。

年,张一创办的沛嘉医疗与其夫人叶萍创办的加奇生物完成合并。年,沛嘉医疗成功登陆港交所,当前总市值约46亿港元,公司最高市值曾超过亿港元。

年,陈东、张一联合创办新光维医疗,主攻国产内窥镜市场。公司在中国苏州和日本东京均设有研发中心,推动相关产品在中国、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的同步认证,持续将产品推向全球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新光维医疗自主研发的“4K超高清内窥镜摄像系统”于年6月取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作为国产首款4K摄像系统在国内上市,并于年7月取得欧盟CE认证。

年8月,公司“4K超高清内窥镜摄像系统”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新光维医疗成为中国唯一一家4K内窥镜成像系统和4K内窥镜镜体均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公司。

此外,新光维医疗首创的2D转3D的“3D图像成像装置”于年7月一举取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欧盟CE认证,并于年9月成为国内首款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的3D图像成像装置。

在顶尖的团队带头人领导下,新光维医疗构筑了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公司核心技术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形成了可持续的研发能力,有望开发出更多高性能、高质量的新一代内窥镜。

相比日本奥林巴斯等外资巨头,“后来者”新光维医疗的成长速度引人注目。凭借细分赛道的稀缺性,新光维医疗吸引了一批明星资本前来助阵。

在赴港IPO之前,新光维医疗已完成3轮融资,融资金额超8亿人民币,投资团队阵容强大,成员包括高瓴创投、礼来亚洲基金、经纬创投、美敦力中国基金、创伴投资等。

年4月,新光维医疗以33.6亿元估值进行了近4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高瓴创投、礼来亚洲基金联合领投,经纬中国、美敦力中国基金、创伴投资、韦豪创芯等跟投。

同年8月,新光维医疗宣布完成4亿人民币B轮融资,投后估值达到68.5亿元。短短4个月左右,新光维医疗就实现估值翻倍,估值增速令人惊叹。

在新光维医疗B轮融资中,除老股东高瓴创投、礼来亚洲基金、经纬创投继续陪跑外,还吸引了HudsonBayCapitalManagement(哈德逊湾资本)等新股东参与其中。

先看老股东,近年来,高瓴和礼来均热衷投资医疗赛道,高瓴投资了恒瑞医药、泰格医药、凯莱英等龙头企业;礼来则成功投出沛嘉医疗、传奇生物、康希诺、艾力斯等多个IPO项目。

再看新股东,HudsonBayCapitalManagement是一家另类资产投资公司,总部位于美国纽约,管理资产达数十亿美元,近年来参与投资了荣昌生物、瑞尔集团、雍禾医疗等热门标的。

截至IPO前夕,新光维医疗创始人陈东通过直接和间接方式合计持股43.22%;联合创始人张一持股21.68%,两人为公司第一、第二大持股者。

在机构投资者中,高瓴资本合计持股5.40%,是最大的机构投资者;礼来亚洲基金合计持股4.19%;经纬中国合计持股2.73%。

在资本助力下,新光维医疗获得快速发展。然而,迫于医药行业长周期、高投入的特点,加之公司商业化尚处于起步阶段,经营规模较小,自我造血能力较弱,目前尚未实现盈利。

招股书显示,年和年,新光维医疗的营收分别为.2万元、.8万元,同期净亏损分别为.1万元、5.25亿元。

通过对比发现,新光维医疗的营收在年实现翻倍增长,同比增长.06%;同期净亏损大幅增加,亏损规模扩大16.18倍。

得益于接连获得融资,新光维医疗持有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还算充裕。截至年末,公司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4.16亿元,相较年末增加3.97亿元;公司资产总额也由年末的.6万元增至年末的7.39亿元。

新光维医疗所处的国产医用内窥镜赛道,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显示,年,国产品牌在医用内窥镜市场的渗透率仅为5.6%;预计到年,全球内窥镜器械总体规模将增长至.8亿美元,中国内镜市场规模将达到人民币亿元。

伴随核心技术的突破,以及政策层面的支持,国产内窥镜行业迎来发展的黄金窗口期,国产品牌开始颠覆原有的市场格局,国产替代加速,尤其在市场下沉趋势中,具备高性价比的国产品牌更容易渗透至基层,收获高速增长。

当下,持续增长的医用内窥镜市场已经成为资本的必争之地,而港股或A股市场成了该细分赛道的理想退出区。

对新光维医疗而言,赴港IPO只是公司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事件。如何与外资巨头及其他国产品牌保持良性竞争,依靠自身的技术积累开发出更多的新产品,形成规模效应,从而提升公司的造血能力,才是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soegm.com//kcyjg/160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