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秋冬季节,医院的呼吸科门诊就会“爆满”,感冒、发烧、打喷嚏、流鼻涕……
感冒后,不少宝宝又开始了“咳咳咳”的节奏,这时候医生可能会建议做雾化。
一听到“雾化治疗”,爸爸妈妈心里就会犯迷糊,常常会出现以下两种不同的反应:
“之前看到有人说,这玩意比输液还可怕,宝宝能做吗?”
“雾化见效快,宝宝疼痛少,雾化最好用!”
雾化真有这么吓人吗?关于雾化的那些疑问,今天我们来跟大家说一说。
01
雾化,其实比吃药输液还安全
雾化在医学上的全称是“雾化吸入疗法”,和吃药、打针一样,它也是一种给药方式,可以治疗儿童呼吸道疾病,适用于任何年龄段。
输液和吃药都是全身用药的方式。
口服药,虽然是从口入,但也会经过肠胃道作用于全身;输液是从静脉将药物输送到血液中,再通过血管壁的吸收等作用于全身。
相比吃药,输液的方式,药物在全身的循环更为全面。
其实完全不必「闻雾化而色变」,相反,比起其他给药方式,雾化还有一些优势。
雾化治疗是局部用药。雾化时,药物直接作用于呼吸道,直达患处,不仅能更好地发挥药效,也避免了药物在全身循环中可能的副作用。是三者伤害最小的治疗方式。
因此,三者按风险级由小到大排列,应是雾化、吃药、输液的顺序。
但这不是说宝宝就不能吃药、输液,选择哪种治疗方式要根据宝宝的病情及医生的诊断而定,不能盲目地拒绝。
至于激素药物,家长也别过于害怕。
激素的存在,是为了能够使其他物质在身体内发挥作用。而使用激素药物是经过利弊权衡的结果,也就是说,医生经过考虑后,确定有用才会使用这种药物。
02
一咳嗽就做雾化?
由于雾化通常是在宝宝咳嗽时做的,可能会让一些妈妈误以为:只要咳嗽,就得做雾化。
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咳嗽都需要做雾化。
咳嗽只是一个症状,很多疾病都会导致这个症状,比如过敏性鼻炎、扁桃体肥大、鼻炎、哮喘、支气管炎等。
如果没有弄清楚具体病因,就直接给宝宝做雾化,等于掩盖了真正的病情,不利于医生诊断治疗。
一般当宝宝患有哮喘、肺炎、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疾病时,可能需要进行雾化治疗。
不过这些我们自己很难判断,到底要不要做,最好还是听医生的建议,专业的事就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吧!
03
做雾化要注意什么?
1、雾化姿势
对于年龄较大、配合度较高的孩子,尽量采用轻松直立的坐姿进行雾化;
对于年龄较小、配合度不高的孩子,家长可以在孩子睡着的时候进行雾化,将孩子抱在怀里,并且保证雾化药物不会洒出,以及雾化气体可以顺利喷出;
有些雾化器,比如手持雾化器,雾化姿势并不会影响雾化效果,家长可以随意啦。
2、宝宝状态
做吸入治疗时,让宝宝尽量保持慢而深的呼吸,这样有利于微粒在下呼吸道和肺泡沉积。
做吸入治疗时,让宝宝尽量在安静的状态下吸入。宝宝哭吵时,吸气短促,药雾微粒主要以惯性运动方式留存在口咽部,这样容易影响雾化效果。
面罩尽可能密封、贴合面部,雾化效果相对好,减少入眼的可能。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精彩推荐
热咳吃橙,寒咳吃橘。橙子和橘子的区别在哪里?
十个咳嗽九个肺气虚?身体出现这5种症状,多半是肺气虚了
白天不怎么咳嗽,一到晚上咳嗽加剧,是咋回事?建议考虑3个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