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名4岁的患儿:5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发热,经抗感染治疗后发热有所缓解,但仍有咳嗽症状,以“支气管肺炎”收入。后续经过检查后,发现并没有这么简单……
入院后予头孢呋辛、氨溴索静点,并予特布他林、布地奈德雾化等治疗。入院第二天即体温正常,入院第五天咳嗽仍无好转,痰量无明显减少,家属比较焦虑,考虑到既往反复因“急性支气管炎”就诊,是不是还可能存在以下情况?
上气道综合征(包括变应性鼻炎、鼻-鼻窦炎、腺样体肥大等)?
→以上疾病会有咳嗽,睡前或晨起明显,有痰,同时会伴随流涕、鼻堵,夜间打鼾,张口呼吸,喘息病史等,查体咽后壁可见黏性分泌物附着。
→再次追问病史,家属诉无打喷嚏、流清涕症状,但患儿平时总爱抠鼻子,有时候会有清嗓子,偶诉前额痛,以为孩子不想上学的借口,未予重视。再次查体:鼻黏膜充血,鼻甲肥大,咽后壁可见黄色分泌物附着。
→需进一步完善鼻窦CT除外鼻窦炎。
支气管扩张?
→常见于麻疹、百日咳、腺病毒感染后,表现为反复发热、咳嗽、咳痰,其中慢性湿性咳嗽最为常见。高分辨率CT可见轨道征、印戒征等。
→本患儿家属诉既往未检验出病原体,但每次咳嗽均伴随咳痰。
→需进一步完善胸部CT。
气管支气管异物?
→多有异物吸入史。
→本患儿家属虽否认异物吸入史,但不能除外。
→需完善胸部CT及三维重建。
胃食管反流?
→阵发性咳嗽,有时剧咳,多发生于夜间,症状大多出现在饮食后,喂养困难?部分患儿伴有上腹部或剑突下不适?胸骨后烧灼感?胸痛?咽痛等。
→患儿咳嗽以晨起及夜间明显,无腹部不适。
→暂不支持。
囊性纤维化(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由于囊性纤维化跨膜传导调节因子基因缺陷导致其编码的氯离子通道蛋白功能异常,使气道表面的钠离子重吸收增加、水分泌减少,痰液黏稠不易清除,滞留并阻塞气道,可引起慢性湿性咳嗽。除反复呼吸道感染外,还有消化道症状:反复胰腺炎、肝功能异常等;生长发育落后,杵状指(趾)。基因是确诊依据。
→因费用过高,家属暂不同意检查;
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是由纤毛运动异常引起的一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
→常同时有慢性支气管炎、鼻窦炎、中耳炎、内脏转位表现。基因检测或透射电镜检查可确诊。
免疫缺陷?
→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回报未见异常,暂不支持。
→进一步完善鼻窦CT提示鼻窦炎(多组);胸部CT提示支气管肺炎。
术后治疗方案可参考下面文献:
文献导读
研究收集年1月至年1月鼻内镜术后规范治疗8周后术腔囊泡反复形成的(慢性鼻-鼻窦炎)CRS患者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口服脾氨肽。用药1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行鼻内镜检查,观察对比鼻腔鼻窦囊泡改善情况。
治疗方法将40例慢性鼻窦炎术后恢复欠佳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鼻用糖皮质激素、小剂量罗红霉素、枸地氯雷他定片口服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脾氨肽,每天4mg。每2周复查1次鼻内镜,用药1个月后统计每组患者术腔黏膜改善情况。
临床尚未发现口服脾氨肽出现不良反应等情况。免疫调节剂目前多用于免疫缺陷病、小儿呼吸道疾病、老年病、肿瘤等,治疗过敏性鼻炎伴哮喘也有临床报道,效果也是得到临床肯定的。本文通过实验来观察CRS患者口服脾氨肽与否对于治疗术腔囊泡反复形成的治疗效果,实验组患者在口服脾氨肽后术腔囊泡明显减少,其中70%的患者反复形成的囊泡消失,黏膜已经完全上皮化,15%的患者术腔囊泡大小及个数有明显缓解,黏膜水肿也明显好转。
与实验组相比较,对照组仅15%的患者治愈,大多数患者术腔囊泡无明显改变。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由于药物原因引起的不良反应。由此可以看出,口服脾氨肽对于治疗CRS患者术后鼻窦黏膜囊泡反复形成的效果较显著。
阿克顿脾氨肽口服冻干粉是具有双向免疫调节作用的免疫调节剂,用于治疗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免疫缺陷和自身免疫功能紊乱性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哮喘、重症带状疱疹及牛皮癣等);用于恶性肿瘤病人放、化疗及术后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各种原因引起的感冒、发烧或其它感染发生率。[3]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慢性咳嗽协作组,《中国实用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儿童慢性湿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年版)[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34(4):-.
[2]陆权.解读《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试行)》[J].临床儿科杂志,,26(3):-.DOI:10./j.issn.-..03..
[3]脾氨肽口服冻干粉说明书.
帅气的小姐姐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soegm.com//kcyhl/13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