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慧
慢性支气管炎属于临床较为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其属于内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并以老年人为主要的发病人群,患者发病后可能会出现咳嗽、咳痰以及粗糙呼吸音等临床症状和体征,严重的甚至会出现喘息、气喘的临床表现。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原因相对较为复杂,病情容易出现反复,对患者的正常工作与生活均有着严重的影响,在为其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常规西药治疗方案的运用效果并不理想,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达到医学工作者的预期工作效果,因此就应该分析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更好治疗方案。本次实验研究的对象为年1月~年1月之间在我院接受慢性支气管炎治疗的患者例,评价了在为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采用中药方剂的临床应用效果,现做如下分析。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研究的对象为年1月~年1月之间在我院接受慢性支气管炎治疗的患者例,根据患者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人数相等的中医组与西医组,每组各有82例患者。中医组中男女患者各有43例和39例,患者年龄范围在33~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1±2.3)岁,西医组中男女患者各有45例和37例,患者年龄范围在32~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9±2.2)岁。所有患者均符合西医与中医有关于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且经过影像学和临床检查进行了确诊。经过对一般临床资料的分析与比较发现,中医组与西医组患者差异并不显著。方法
西医组患者的治疗方法为常规西药治疗,主要运用的药物包括祛痰药与抗炎药,具体药物类型为盐酸氨溴索与阿莫西林,其中盐酸氨溴索的剂量为每次60mg,每天3次,治疗方法为口服;阿莫西林的剂量为每次mg,每天3次,治疗方法为口服,患者连续用药时间为2个星期。
中医组患者的治疗方案为中药方剂,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可以将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分为风寒袭肺型、风热犯肺型以及肝火犯肺型三种,其具体的中药方剂治疗方法如下:
①风寒袭肺型患者应该以宣肺止咳和疏散风寒为主要治疗原则,其方剂组成为桂枝、麻黄各6g,细辛、干姜、五味子各10g,并用甘草10g对各种药物进行调和,加水煎服,每日1~2剂,连续服用半个月为一个疗程。
②风热犯肺型患者以润燥止咳和疏风清热作为主要治疗原则,其方剂组成为莱菔子、白芥子各6g,板蓝根、苏子、沙参、法半夏、瓜蒌皮以及杏仁各10g,夏枯草20g,车前草30g,用水煎服,每日1~2剂,连续治疗一个月为一个疗程。
③肝火犯肺型患者以止咳化痰和清肝泻肺为主要的治疗原则,其方剂组成为白毛夏枯草、桔梗和鱼腥草各g,将其加入水中并进行2次蒸馏,收集ml蒸馏液,将30g黛蛤散,干姜、沙参以及肉桂各g加入收集到的蒸馏液中煎服,每日2~3剂,连续服用一个星期为一个疗程。
评价指标
将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各项炎性指标、肺功能指标作为本次实验研究中中医组与西医组患者的评价指标。其中炎性指标包括血清白细胞介素6(血清IL-6)、血清白细胞介素8(血清IL-8),肺功能指标包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使用内科学》中关于慢性支气管炎的评定标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主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结果进行有效、好转、无效三级评定,有效标准为:患者治疗后咳嗽、咳痰以及粗糙呼吸音等临床表现均消失,经过肺部检查发现肺部阴影基本消失;好转标准为:患者治疗后咳嗽、咳痰以及粗糙呼吸音等临床表现有所改善,经过肺部检查发现其肺部阴影明显缩小;无效标准为:患者治疗后咳嗽、咳痰、粗糙呼吸音以及肺部检查阴影情况均无明显改善为无效,有效率=(总例数-无效例数)/总例数×.0%。
结果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中医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8.8%显著优于西医组患者的89.0%。
治疗后各项炎性指标、肺功能指标的比较中医组与西医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炎性指标、肺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
讨论
在运用中药方剂为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首先就应该根据中医辨证原则将患者分为不同的类型,主要包括风寒袭肺型、风热犯肺型以及肝火犯肺型三种,其中风寒袭肺型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无汗、头痛、发热、鼻塞以及舌苔薄白等,其中药方剂中桂枝、麻黄、细辛、干姜、五味子以及甘草的运用,可以达到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和疏散风寒和止咳平喘的目的。
综上所述,运用中药方剂为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实施治疗不仅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同时也改善了各项炎性指标和肺功能指标,可以进行广泛的临床推广。
来源:《首都食品与医药》杂志
·上半月12·总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