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哪间医院效果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近几年来,随着中医药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医传统疗法开始被大家所熟知,疫情爆发时艾灸也发挥了强悍的作用。根据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每年三伏天时许多人都会选择中医传统贴敷疗法,以减轻人体在感受寒邪时疾病的严重程度或减少疾病发作的次数。然而,大多数人对“三九贴”比较陌生。

三九贴是什么?

“三九”是指冬至后的三个九天,所谓“热在三伏,冷在三九”,“伏”与“九”都是寒热交替点,而三九贴则是在这严寒的三个九天中利用特制辛热温通的中药贴敷在相应的穴位上来提升人体阳气,提高免疫力,祛除内寒并抵御外寒的一种治疗方法。人们常说的“夏养三伏、冬补三九”里,三九天是补益的最佳时机,三九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人体阴极阳生,阳气敛藏,气血不畅,皮肤干燥,毛孔闭塞,是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等疾病的好发季节,此时运用三九贴,顺应自然,扶助阳气,卫外固表,能达到治未病的效果。三九贴为什么要配三九灸根据中医针灸理论,在“天人相应”及时间治疗学”等传统理论指导下,在三九天艾灸相应穴位,能温阳益气、健脾补肾益肺、祛风散寒,起到通经活络止痛的功效。也就是说三九灸主要解决因虚、寒、瘀而造成的气血循环慢的问题。三九贴和三九灸将节气、艾灸和穴位贴敷三者结合,三九贴主要选用的是温阳散寒的药物,这类药物的主要功效是温经通脉、镇痛消炎以及免疫调节。三九灸能够起到温阳补气、通络散寒的作用。二者相辅相成从而提高机体的抗寒和抗病能力,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和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还具有延年益寿的作用。解决完这个问题,还有其他几个关于三九灸的典型问题,我们在这里也一并解答一下吧。问:做了三伏灸,还需要做三九灸吗?答:三九灸和三伏灸并不冲突,而是相互配合,相得益彰的关系,俗话说“夏养三伏、冬补三九”,从临床效果来看,三九灸是三伏灸的延续与补充,三伏灸与三九灸都有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改善机体的过敏状态等功效,对提高抗病能力非常有利。问:我平时偶尔也有做艾灸养生,还有必要做三九灸吗?答:就像做同样的工作,能有双倍甚至三倍薪酬是有益无害的好事。三九天是阳气开始逐渐萌发生长的时机,这时艾灸对于固本培元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像相当于是节假日“双薪”。做同样的事情,可以得到更多的好处,相信没有人会拒绝。问:做完艾灸之后有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吗?答:这里有四句口诀,是关于灸后调养的,最好背下来,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做到!口诀很好记:灸后风寒须谨避(别受风、灸后6小时内别碰冷水),七情莫过慎起居(早睡晚起,莫熬夜),切忌生冷醇厚味(不吃生冷刺激的食物),惟食素淡最适宜(适当清淡饮食)。问:我还年轻,还需要做三九灸养生吗?

答:养生可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现在很多“老年病”都开始年轻化了,比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胃肠炎等。打个比喻吧,人就像汽车,保养很重要,定期保养可以防范有可能出现的问题。那些身体早早出问题的人,都是没有好好保养自己的缘故。

三九灸最主要的作用就是驱除内寒、温补阳气,所以绝大多数的人都适合做三九灸的,只要掌握好方法和灸量,一般对身体都能起到积极、正面的作用。三九贴与三九灸的时间

开穴:年12月11日-年12月20日

一九:年12月21日-年12月29日

二九:年12月30日-年01月07日

三九:年01月08日-年01月16日

三九贴”是冬病夏治“三伏贴”的延续,其对三伏贴的疗效起到加强和巩固的作用。即使夏天没有贴三伏贴,冬天仍然可以贴三九贴。连续三年为一疗程,建议三年的每个三伏和三九都要按时贴。

三九贴三九灸适应症

1

调已病

主要调理冬季常见慢性病

????慢性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咽炎,慢性咳嗽、反复感冒;

????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胃肠功能紊乱、腹泻、消化不良、厌食、胃痛;

????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骨关节问题,颈、肩、腰、腿痛等症状;

????尿频尿急、痛经、宫寒、月经不调、盆腔炎等虚寒性疾病。

2

调未病

重点调理亚健康状态,对于免疫力低下、有慢性发作性疾病病史的亚健康人群,有防病保健作用。

慢性疲劳综合征、失眠、神经衰弱、抑郁、焦虑、乏力、头痛、颈肩腰背酸痛等。

3

强身健体

通过“三九灸”来提高人体抵抗力,改善畏寒怕冷、容易感冒、手脚冰冷等症状,对夏季已做过“三伏灸”的朋友,有巩固和加强疗效的作用。

三九贴注意事项:

1、贴敷后注意保暖避免受凉,也不宜剧烈运动,避免出汗药贴脱落。2、贴敷期间忌食生冷、辛辣刺激食物、海鲜等,避免减弱疗效和诱发过敏反应;3、贴敷后局部皮肤微红或有色素沉着、轻度瘙痒均为正常反应。4、贴敷后若出现瘙痒难忍、灼热、疼痛感觉时,应立即取下药膏,禁止抓挠,一般可自行痊愈。5、一般成人贴敷6—8小时,儿童2—4小时,根据个体差异可适当调整贴敷时间。

三九灸注意事项:

1、对于慢性病及养生保健灸,需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2、施灸的程序:应先背部后胸腔,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对于急症者采取对症灸。

3、防止晕灸,晕灸虽不多见,但是一旦晕灸则会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汗出等,甚至发生晕倒。出现晕灸后,要立即停灸,并躺下静卧,饮用些温开水。

4、施灸后,因个体差异局部有可能会出现起水泡,属于正常反应,不要恐慌,要涂以烫伤膏,如水泡较小可自然吸收,如水泡较大,可用无菌针头刺破放出水液,一般灸疮不易感染,注意千万不要沾水,如果破溃感染,医院就医。

5、灸后6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艾灸后要喝较平常多量温开水(绝对不能喝冷水或冰水),以补充水分促进机体气血运行和代谢,有助于排泄体内毒素。

极度疲劳,过饥、过饱、大怒、酒醉、皮肤溃疡处、肿瘤晚期、器官移植和进行过关节置换的朋友禁灸,血液病、糖尿病禁灸;孕妇禁灸臀部和腹部。

END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soegm.com//kcyzl/1161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