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烟”会导致肺泡损伤
近年来,电子烟对肺泡造成的损伤的相关案例被相继报道,其中包括超敏性肺炎(hypersensitivitypneumonitis)、弥漫性肺泡出血(diffusealveolarhemorrhage)、机化性肺炎(organizingpneumonia)、急性嗜酸性粒细胞肺炎(acuteeosinophilicpneumonia)、类脂性肺炎(lipoidpneumonia)。直到最近,美国一项研究描述了53例因使用电子烟而造成的“低氧血症(hypoxemia)”以及“肺部双侧磨玻璃影(bilateralground-glassopacities)”,这些症状与弥漫性肺泡出血造成的肺部损伤特征一致。电子烟引发的问题在我国也引起重视。国家烟草专卖局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电子烟侵害的通告》(国家烟草专卖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通告年第1号),要求各类市场主体不得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敦促电子烟生产、销售企业或个人及时关闭电子烟互联网销售网站或客户端,电商平台及时关闭电子烟店铺并将电子烟产品及时下架,电子烟生产、销售企业或个人撤回通过互联网发布的电子烟广告。根据美国疾控中心的数据,截至年11月13日,已有例“电子烟或与产品使用相关的肺损伤”(EVALI)病例,其中有42例确认死亡3。虽然电子烟中哪些成分造成肺部损伤目前仍不清楚,但研究发现部分患者的肺泡积液中存在维生素E醋酸酯,表明其可能参与了肺泡损伤的发生。(近年来有关电子烟引发肺脏疾病的临床报道)最新研究揭示“电子烟”与新型肺脏损伤之间的关系
根据医生们的描述,新报道的患者是一名17岁男性,严重、顽固性咳嗽1周,医院的急诊室就诊,被诊断为肺炎,出院时开了阿奇霉素的处方。五天后,患者症状加重,医院急诊室就诊,呼吸困难、不适和恶心加剧,并有发热、心动过速和低氧血症,需要鼻导管吸氧。肺部听诊有双基底吸气性爆裂音,血液检查显示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白细胞增多(白细胞19.4[正常4.0–10.0]×/L,中性粒细胞17.4[正常2.0–7.5]×/L),乳酸和电解质水平正常。患者在一家快餐店工作,自述最近没有旅行,使用过5个月的多种口味的电子烟,偶尔吸大麻。计算机断层扫描(CT)结果显示,该患者肺脏中存在弥散性小叶中心性结节,即“树芽征”(图1.2)。患者重复的支气管镜检查显示有粘液脓性分泌物,但多次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染色或培养显示阴性。活检显示非特异性急性炎症和活动性改变(图3)。对Q热、病毒性肝炎、HIV血清学和血管炎(包括抗核抗体、可提取性核抗原和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的检查也呈阴性。图1图2图3在急性期,该患者首先接受了插管、胸腔导管(医源性气胸)、机械性通气、静脉体外膜氧合、气管切开术等治疗,抗生素由头孢曲松和阿奇霉素升级到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两性霉素B,此外还接受了大剂量皮质类固醇药物用于改善病情。在47天之后,患者病情缓解得以出院,但其在出院后的几个月后仍表现出“运动耐力不足”的症状,1个月随访时的肺功能检测显示,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为1.28L,用力肺活量(FVC)为2.56L,FEV1/FVC为50%,残气量(RV)为3.55L,存在严重阻塞伴气体潴留(图4)。至此,该患者被诊断为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图4通过这则病例,医生们想告诉我们什么?
基于这一病例,作者们强调了吸入雾化烟草成分(例如四氢大麻酚等)对肺脏健康的影响。此前研究已经报道了很多与使用电子烟有关的肺脏损伤的病例,而这项研究又加入了新的病例及新的佐证。该病例与其他病例不同的是,该患者以高碳酸血症呼吸衰竭为主,而不是弥漫性肺泡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闭塞性支气管炎是指一系列因吸入、感染、药物暴露以及肺或造血细胞移植引起的与小气道损伤相关的临床综合征。以呼吸困难、不可逆的气流限制以及胸片显示肺脏正常或过度膨胀等特征为主。此前,闭塞性支气管炎被认为是“接触增香剂制品的工人群体”中高发的疾病,而在这一临床报道中,作者们则提出了一种新的导致闭塞性支气管炎的风险因素——电子烟。对于电子烟中的成分是如何引发肺脏损伤的,作者们目前并没有明确的答案。然而,他们认为可能与电子烟中的液体增味剂有关。众所周知,电子烟中含有诸多有害物质,包括尼古丁、维生素E醋酸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重金属、超细颗粒和羰基化合物。此外,电子烟的液体成分同样含有增味剂。虽然这些增味剂被美国FDA认为是“安全的”,但需要认识到的是这仅仅适用于“口服食用”的方式。对于吸入式而言,目前仍没有明确的安全性的证据。举例来说,联乙酰就是一类可安全摄入但不能吸入的调味剂。联乙酰以其独特的黄油风味而闻名。它可以被用作合成食品黄油、可可、焦糖、咖啡、乳制品中的调味剂。然而,研究表明,长期接触联乙酰的职业工人群体往往肺功能下降的症状,并伴随着阻塞性肺病的发生5。其它相关研究表明,联乙酰和另一种名为“2,3-戊二酮”的调味剂可改变支气管上皮细胞基因表达,从而影响细胞纤毛和细胞骨架相关进程6。这进一步引起支气管上皮细胞损伤以及最终支气管炎的发生。虽然闭塞性细支气管炎背后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吸入的联乙酰会影响细胞基质重塑并可能刺激呼吸道的纤维增生7。(电子烟中的组分类别(左列)以及含有的有害成分(右列))由于研究表明电子烟中存在“超过安全剂量”的联乙酰,而且随着蒸汽含量的增加,联乙酰的的浓度会得到进一步的积累。因此需要严格控制电子烟的使用频率,以达到降低肺脏损伤的风险。至此,作者们呼吁政府严格管控电子烟的市场流通,尤其要采取行动降低青少年群体对电子烟的“盲目追捧”9。参考文献:1.TheHistoryOfE-Cigarettes.Dentalc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