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气囊炎”与“肺炎”发病很是猖獗,使用大量的抗生素与其他抗病毒药物后,治疗效果不理想,此现象成普遍流行态势,究竟是何原因导致此种疾病的发生呢?
据武现军教授研究,鼻气管炎鸟杆菌为本病致病菌。鼻气管炎鸟杆菌是年命名的一种与呼吸道疾病有关的细菌,主要引起鸡和火鸡生长迟缓和死亡,往往以单侧或者双侧肺炎、胸膜炎和气囊炎为特征,最早发现于年,起始只是发现于火鸡,直到年从南非分离到此菌后(当时称为类巴氏杆菌)才于年得以命名。
该病感染初期出现上呼吸道症状,多以甩鼻,呼噜,咳嗽多见,最早会在3-10日龄出现,一般不减料,连续几天采食量不增长,个别出现溜边鸡,乍毛,畏寒,剖检打蔫鸡只腹气囊有泡沫样的物质,逐渐发展为“气囊炎”,常规药物也只能控制健康鸡群疾病的发展,降低死亡率,感染严重会造成肾脏、心脏、血液循环系统衰竭,疾病进入代偿期阶段出现纤维素性渗出物,继而导致气管堵塞和黄色“三炎”(气囊炎、心包炎、肝周炎)症状。更甚者,肺脏中的细支气管有干酪样阻塞物,形成“包肺”现象,最终引起呼吸困难,导致高死亡率。感染鸡群后期生长不良,料肉比高,死淘率高,体重不达标,严重者提早出栏,经济损失严重。
一、临床特点:
1、本病流行初期有明显的季节性,在每年秋末冬初至次年的春末夏初多发,近两年随疫情的大面积流行,在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2.主要发生在10日龄以后的鸡群,特别是二免、三免之后更容易发生而且不易彻底治愈。
3.单纯的鼻气管炎鸟杆菌感染初期往往不引起明显的呼吸症状,但与新城疫、禽流感、大肠杆菌、支原体、传染性支气管炎等协同感染时,以及一些有害因素存在时,可加重鼻气管炎鸟杆菌的感染,并表现为明显的呼吸道症状。近年来此病的死亡率可以达到2~20%不等。
二、剖检症状:
1、喉头和气管充血、出血,有的气管有粘液,支气管出现黄色栓塞,肺部有泡沫或颜色发紫、肺脏基部有黄色干酪物。
2.发病日龄早的鸡群多以腹部气囊出现浑浊、增厚、有黄色或黄白色粘稠物。
3.发病日龄晚的鸡群多以胸气囊浑浊、增厚,有黄色或黄白色块状干酪样物质。
4.重症鸡群在感染中后期主要表现肺坏死、气囊炎、包心、包肝、腹膜炎。
三、发病原因:
1、鼻气管炎鸟杆菌在养殖环境中普遍存在。
2、种禽的垂直传播,是本病的最主要诱因,我们从未出壳的毛蛋、出壳的弱雏的肺脏、肝脏、卵黄囊都分离到了此种细菌。成年种禽多呈隐性感染,一般不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故很多种禽场,还未对此菌进行净化。
3、不良的环境因素如:温差过大、湿度过低、密度过大均可引起鸡机体抵抗力下降,使细菌、病毒有机可乘,引起鸡群发病。
4、其他外源性疾病的介入也是导致本病发生的诱因之一,如:支原体病原存在的广泛性,由于我国一般种鸡场都不做支原体阳性鸡的淘汰工作,凡是带有支原体的种鸡,它的后代一般都带菌。种蛋在孵化过程中的每一环节都可能直接或间接的感染支原体,也可在同一鸡群内由带菌鸡感染健康鸡。
四、预防与治疗:
(一)预防:
1、做好种禽的净化工作,切断本病传染源。肉用种鸡产蛋期也会感染此病,尤其是产蛋高峰期。主要表现为死亡率稍升高,采食量下降,轻微的呼吸症状,产蛋率下降;甚至有的呈隐性感染不表现症状,建议每月定期投喂菌康两次,每次3天,对供种种鸡进行定期预防或净化。
2、做好商品代雏鸡管理工作,饲养过程中做到适宜的温度,相应的湿度,合理的密度,为鸡群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有效的控制条件性水平传播。
3、做好商品代雏鸡药物预防工作,建议雏鸡开口时、二免后选用合适抗生素,可有效的预防本病的发生。
(二)治疗:
该菌的耐药性极强,对一般常规性药物敏感度很低,可选择应用的药物范围很窄,高敏药物多为国家严格禁用药物,除此之外仅几种药物敏感,但成本较高。可使用国内一些厂家生产的以泰乐菌素、新霉素为主要成份、配合中药材制剂制成的药物,对该病有一定的临床效果。
该病除造成“气囊炎”的表象外,主要侵害鸡群的肺脏,造成鸡群一侧或两侧的肺脏严重坏死,最终导致鸡群窒息死亡,因此在治疗时应辅以相应的抗应激药物进行治疗,如:维生素C。由于该病极易产生抗药性,所以在治疗中用药剂量要足,疗程要适当的延长,以免病情反复。
试试回复有惊喜!1、回复“毛鸡”获取最新肉毛鸡报价2、回复“鸡苗”获取最新肉鸡苗报价3、回复“鸡蛋”获取最新鸡蛋报价4、回复“可兽医”了解“补中益气散”5、回复“客户端”即可下载论坛APP赞赏
长按中科医院曝光资质白癜风医院的最好治疗偏方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soegm.com//kcyyy/7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