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病毒(AIV)属甲型流感病毒。流感病毒属于RNA病毒的正黏病毒科,分甲、乙、丙3个型。其中甲型流感病毒多发于禽类,一些甲型也可感染猪、马、海豹和鲸等各种哺乳动物及人类;乙型和丙型流感病毒则分别见于海豹和猪的感染。就是禽类的病毒性流行性感冒,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禽类的一种从呼吸系统到严重全身败血症等多种症状的传染病。禽流感容易在鸟类间流行,过去在民间称为“鸡瘟”,国际兽疫局将其定为甲类传染病。禽流感年、年、年和年分别在澳大利亚、意大利、中国香港、荷兰等地暴发,年则主要在东南亚和欧洲暴发。
分享
百科帮你涨姿势
禽流感病毒
通常发现于活禽市场因家禽鸟类混杂为其基因重组提供机会
感染人的亚型主要为H5N1H9N2H7N7对鸟类危害不大易传染人类
对乙醚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均敏感常用消毒剂即可将其灭活
病毒形态
成分禽流感病毒
甲型流感病毒呈多形性,其中球形直径80~nm,有囊膜。基因组为分节段单股负链RNA。依据其外膜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蛋白抗原性的不同,可分为16个H亚型(H1~H16)和9个N亚型(N1~N9)。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亚型主要为H5N1、H9N2、H7N7,其中感染H5N1的患者病情重,病死率高。
表现研究表明,原本为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株(H5N2、H7N7、H9N2),可经6~9个月禽间流行的迅速变异而成为高致病性毒株(H5N1)。[1]
流行病学
传染源禽流感病毒攻击健康细胞
禽流感病毒可
在水禽的消化道中繁殖。
主要为患禽流感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家禽,另外野禽或猪也可成为传染源。许多家禽都可感染病毒发病:火鸡、鸡、鸽子、珍珠鸡、鹌鹑、鹦鹉等陆禽都可感染发病,但以火鸡和鸡最为易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鸭和鹅等水禽也易感染,并可带毒或隐性感染,有时也会大量死亡。各种日龄的鸡和火鸡都可感染发病死亡,而对于水禽如雏鸭、雏鹅其死亡率较高。
除野禽,如天鹅、燕鸥、野鸭、海岸鸟和海鸟等外,还从以下多种鸟中分离到流感病毒;燕八哥、石鸡、麻雀、乌鸦、寒鸦、鸽、岩鹧鸪、燕子、苍鹭、加拿大鹅及番鸭等。据国外报道,已发现带禽流感病毒的鸟类达88种,而鼠类不能自然感染流感病毒。
不同品种的家禽感染禽流感的几率不同,但目前尚未发现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发生与禽的性别有关,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也可通过鸡蛋传播。
高致病性禽流流在禽群之间的传播主要依靠水平传播,如空气、粪便、饲料和饮水等;而垂直传播的证据很少。但通过实验表明,实验感染鸡的蛋中含有流感病毒,因此不能完全排除垂直传播的可能性。所以,不能用污染鸡群的种蛋做孵化用。
病毒可以随病禽的呼吸道、眼鼻分泌物、粪便排出,禽类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途径感染发病。被病禽粪便、分泌物污染的任何物体,如饲料、禽舍、笼具、饲养管理用具、饮水、空气、运输车辆、人、昆虫等都可能传播病毒。
传播途径主要经呼吸道传播,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排泄物,受病毒污染的水等,以及直接接触病毒毒株被感染。在感染水禽的粪便中含有高浓度的病毒,并通过污染的水源泉由粪便-口途径传播流感病毒。还没有发现人感染的隐性带毒者,尚无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确切证据。
易感人群一般认为任何年龄均具有易感性,但12岁以下儿童发病率较高,病情较重。与不明原因病死家禽或感染、疑似感染禽流感家禽密切接触人员为高危人群。
流行特征禽流感是世界范围分布的,年、年、年和年分别在澳大利亚、意大利、中国香港、荷兰等地爆发,年则主要在东南亚和欧洲爆发。除鸡群中的禽流感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外,没有其他明显的规律性。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蔓延引起世界白癜风的危害白癜风的危害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soegm.com//kcyyy/6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