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疾病预防
婴儿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发生疾病,对各种可能出现的疾病家长都要有心理准备。首先要细心观察婴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其次,掌握一些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以防病急乱投医,贻误病情;对医院,早治疗早好。
1、观察婴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婴儿年龄小,还不能准确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病痛和身体的不舒适,成人应细心观察,如出现异常情况,需及时发现并采取治疗措施。
l婴儿不舒服时的主要反应就是啼哭,在排除饥饿、拉屎尿等因素后,应仔细检查婴儿的全身。
l要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婴儿的表现观察是否存在异常。
l婴儿的精神状态是反映病情轻重的一个重要指标。
2、常见疾病的预防
对一些常见疾病,轻者可通过家庭护理获得康复,医院诊治。
(1)感冒
感冒是上呼吸道感染的俗称,上呼吸道包括鼻、耳、咽、喉,不同的病原菌感染不同的部位。因此,婴儿每次感冒,都会有不同的表现。婴儿感冒后可做如下护理:
多喝水;加强营养,少吃多餐;增加睡眠时间,以恢复体力,增强抗病能力;保持室内通风,以免造成室内缺氧,加重病情;常给婴儿数呼吸的次数,如发现婴儿呼吸超过50次/分钟,出现呼吸困难,医院就诊。
(2)发热
婴儿到第3个月后常出现发热现象。如发现婴儿不爱吃饭,人也变得无精打采,体温达38.5摄氏度以上,可给他吃退烧药,或做温湿敷。即把衣服脱了,在胸前用温湿的大毛巾敷上用温湿的大毛巾敷上,过一会儿把毛巾翻过来再敷一会,来回翻4次,体温就可降下半度。如果喘息、精神不好、医院看病。
(3)佝偻病
婴儿进入第3个月后,由于生长发育快,会造成某些营养素缺乏的现象。如果缺乏维生素D钙就会得佝偻病。佝偻病的早期表现主要是:好哭、睡眠不安、多汗、夜惊,并出现秃枕现象。如果此时婴儿得不到及时补充维生素D和钙,会出现骨骼及肌肉病变。3—6个月时颅骨软化形成“乒乓头”,即用手指轻压头顶两侧颅骨,受压处会发生内陷,手指放松又弹回,好像压乒乓球的感觉。6个月时开始出现鸡胸或漏斗胸等。8—9个月后出现方颅,卤门闭合延迟,出牙晚,出现“O”型腿、“X”型腿等。重度佝偻病患儿,会出现全身肌肉松弛,记忆力和理解力差,说话、走路迟等。
婴儿是不是佝偻病需要经医生诊断,每天服鱼肝油的剂量也需遵医嘱。
(4)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铁缺乏致使血红蛋白生成减少引起。患缺铁性贫血的婴儿变现为面色苍白(尤其是唇和指甲)、乏力、不爱活动、食欲下降,稍大的婴儿还会出现异食癖(喜欢泥土)常伴头晕、耳鸣、呕吐、腹泻等,还会出现口腔炎、胃炎和消化不良等。缺铁会导致婴儿精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疾病等。
生长发育快、铁摄入不足(如早产儿)、铁丢失过多(如患慢性腹泻、反复感染)等都有可能造成缺铁性贫血。
及时添加含铁丰富且容易吸收的辅助食品,如肝、鱼、瘦肉等,有利于防止缺铁性贫血。
(5)早期肥胖症
通常把超过同年龄同身高正常体重的20%的小儿称为肥胖症。小儿肥胖症主要是营养过剩所致。婴儿肥胖症需要早期预防,否则疾病产生以后又难以治愈。
l坚持母乳喂养,至少4个月以后再添加辅食。6个月以前一直添加流质、半流质食物,不要添加固体食物。
l婴儿要多喝水、多喝果汁,不要口渴时以奶代替水。
l饮食要有规律不要采取一哭闹就喂奶的方式。
l对嗜睡的婴儿要运动的方式减少白天睡眠的时间。
l每天都给婴儿安排一定的运动项目,坚持锻炼。
(6)肺炎
小儿肺炎四季均易发生,以冬春季为多,常见于半岁以内的婴儿,如治疗不彻底,容易反复发作。初期症状如同一班的感冒症状,会发烧、咳嗽、流鼻涕等。与感冒不同的是,肺炎体温在38摄氏度以上,且持续数天不退,即使使用退烧药也只能暂时退烧,再加上严重咳嗽,常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此外,精神状态不佳、食欲不振、睡眠不安等,都是肺炎的症状。如果出现医院就医。
(7)细支气管炎
春天和冬天是细支气管炎的多发季,半岁左右的婴儿感染的可能性最大。症状为咳嗽、流鼻涕,持续4—5天,然后逐渐呼吸急促、烦躁不安,甚至喘鸣。
当婴儿出现胃口不佳、发烧、耳朵疼痛(婴儿会以抓耳朵来表示)、睡眠不安等症状时,医院治疗。
在日常护理中,要给婴儿多喝水、喝果汁,如果婴儿胃口不佳或呼吸困难,可少吃多餐,但一定要保证婴儿的营养。当婴儿发烧超过38.5摄氏度以上时,可考虑使用退烧药物。尽量避免带婴儿去公共场所、商场,避免接触感冒人群。在家庭中也应避免交叉感染,成人从外面回来,在抱婴儿前,要先洗手并换上干净衣服。
(8)便秘
便秘是指大便干燥坚硬、秘结不通,两天以上大便1次,或虽有便意却排不出大便的情况。
婴儿吃得太少,饮食不足;食物成分不当,食物中含大量的蛋白质而碳水化合物不足。食物中纤维少;肠道功能失常,生活不规律,不按时大便或由于环境变化造成精神紧张;饮水过少等原因,都会造成便秘。
适时补充增加菜水、新鲜果汁、水果和碎菜等;定时培养婴儿的排便习惯;根据婴儿的活动能力多做运动;坚持每天做按摩操,按摩足三里穴,有助于增加肠道蠕动,促进大便通畅。
发生便秘后,可使用小肥皂头润滑肛门,软化大便,也可以使用小儿开塞露。婴儿不宜轻易使用泻药治疗便秘。
(9)腹泻
腹泻是指婴儿的大便呈稀便、水样便、黏液便或脓血便,或每日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6—11个月的婴儿是患腹泻的高发人群腹泻常常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促称秋季腹泻。秋季腹泻多发季节是10—12月份。传播途径是粪—口传播,即通过食入被粪便污染的水或食物而感染发生腹泻。
秋季腹泻治疗的方案首先是要及时补充水分。如母乳、牛奶、米汤、稀粥、菜汤、白开水、口服补液盐等。只要婴儿想喝,就可以喂给。大便一次就要喂给一次,直到腹泻停止为止。如果呕吐,停10分钟再慢慢喂服。
预防腹泻首先要坚持母乳喂养,母乳可减少婴儿因对奶制品不适合而引起的腹泻或过敏。秋季腹泻可服用轮状病毒疫苗预防。人工喂养时需要将奶具煮沸消毒,防止细菌繁殖;做辅食时饭前便后要用肥皂洗手,保证食品和水源清洁。
保证室内室外环境干净整洁,防止细菌繁殖。
(10)腹痛
腹痛往往表现为剧烈或阵发性哭闹、烦躁不安、两下肢蜷曲,甚至面色苍白、冒冷汗等。
患肠寄生虫、癫痫、扁桃体炎、肺炎、阑尾炎、肠套叠等疾病,都可能引发轻重不等的腹痛,多食生冷食品、多饮冷饮等也可导致腹痛。
用手稍用力揉婴儿的肚子的各个部位,如婴儿不表示抗拒,反而显得安静,说明腹痛可能为肠痉挛等功能乱引起的;如婴儿不表示抗拒或触及某一部位时哭闹加剧,说明可能有器质性病变,医院就诊。
婴儿腹痛时切忌服用止痛药,因为这可能会掩盖更严重的疾病。对于腹痛较轻或可能为肠痉挛引起的腹痛,可喝一些温开水,也可使用缓解痉挛的药物治疗。如症状并不能缓解,医院就诊。
(11)湿疹
湿疹多发于婴儿出生1—3个月,半岁后逐渐减轻。湿疹的形态不一样,有红斑、小红豆疹、水疱等。婴儿患湿疹期间一般无发烧症状,但患部的奇痒会使婴儿烦躁不安、夜间哭闹、影响睡眠。
引起湿疹的原因很多,如遗传、有过敏性疾患家族史、比较胖为渗出性体质的孩子容易患湿疹。其他如食物过敏、气候变化、水土不服、穿化纤衣服、使用化纤尿布、尿布清洗不干净、上面残留洗衣服的碱性物质等,及婴儿消化不良、腹泻都容易引发湿疹。婴儿的衣服、被子、枕套等要勤洗勤换。居室内要保持卫生、干燥、通风。
婴儿患湿疹时,轻者可用温开水轻轻擦洗患处,较重者可外用治疗湿疹的药物如婴儿湿疹膏等。严重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过敏药。
(12)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于冬春两季,主要由呼吸道传染。其症状有打喷嚏、流鼻涕、头痛、高烧不退、眼睛发红疼痛、流泪、怕光等。从发烧的第二三天开始,婴儿的口腔颊部靠近第一颗臼齿旁的粘膜上会出现针头大小的小白点,周围有红晕,称为“麻疹粘膜斑”,之后开始出现皮疹。一般经过3—5天皮疹会全部出齐,如果在这期间婴儿没有并发其他疾病,就会自然退烧,所有症状都会明显减轻。皮疹逐渐消退。
婴儿8个月以后,要去接种麻疹疫苗。一旦患上麻疹,要注意保持婴儿口腔、眼睛和皮肤的清洁。常喝水,吃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婴儿卧室的光线不要太强。
(13)中暑
婴儿中暑的主要表现为:婴儿体温高达40摄氏度以上,但是皮肤干热无汗脉搏加快、嗜睡,甚至神志不清。中暑如未及时处理就会危及婴儿的生命。
处理方法:解开婴儿的衣服,用一条冷毛巾放在婴儿的额头上,还可以用温湿毛巾擦拭身体。每隔一段时间,就测试一下体温,如果体温高达40摄氏度,医院治疗。
为避免中暑,多喝绿豆汤、绿豆粥或淡盐水。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如果一定要外出,一定要戴遮阳帽或打遮阳伞。尽量不要在太阳下长久暴晒。室内要保持一定的湿度,要用空调或电风扇降温。
(14)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小儿急性传染病。发病前24小时即会出现轻微发烧、疲倦和食欲不振,可能持续三四天,还会伴有流鼻涕和咳嗽。水痘起初为小红点,很快会变成高出皮面的丘疹,再变成绿豆大小的水泡,水泡破后结痂。
出水痘的婴儿需要隔离,直到全部疱疹干燥结痂为止。避免让婴儿和正患水痘的婴儿接触,及时接种疫苗是预防水痘的有效措施。可给婴儿穿宽松适合的衣服。饮食以清淡易消化和富有营养的半流质食物或软食为主,多喝温开水。
3、患病婴儿的饮食
l如果医生没有提出特别的要求,可以给婴儿吃各种喜欢吃的东西,但如果婴儿没有食欲,就不要勉强。
l多喝水或各种口味的水果汁、蔬菜汁等。
l多吃流质食物,如各种米粥、菜粥、水果粥、汤面等。
白癜风哪治的好北京专门治疗白癜风医院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soegm.com//kcyyy/6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