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请问宝宝六个月时患过毛细支气管炎,是否以后会埋下哮喘的隐患?家里没有哮喘病人,咽试实验全阴性。
答:详见本期文章。
---------------------------------------------------
毛细支气管炎是哮喘形成的高危因素之一,该病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下呼吸道疾病之一,以小儿气道阻塞导致喘息、呼吸急促和低氧血症为特征。
经常发作于2岁之前,尤其是6个月以内的小婴儿,主要与病毒感染相关。每年11月至次年4月是呼吸道合胞病感染的常发季节。该病经呼吸道迅速传播、流行,传染性较高。其发病原因如下几种因素:
1.病毒感染
病毒是感染是引起毛细支气管炎的主要病因,其中以呼吸道合胞病毒最为常见,占50%~70%。有研究表明,几乎所有两岁以内的儿童都感染过该病毒。其中2%~3%病情较重。,这其中约有三分之一在7岁时就可能发展为哮喘。
此外,鼻病毒也是较为常见呼吸道病毒,对年长儿童和成人上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
2.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是毛细支气管炎发展为哮喘的重要影响因素。资料显示,家族中有过敏或哮喘史的患儿,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后3年的哮喘患病率为54%,与无家族史的相比有显著差异性。
3.特应性体质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好发于有潜在特应体质的患儿。如婴儿期有过敏症状(皮肤变应原点刺试验阳性、血IgE增高、外周血EOS增多)或有特应性皮炎、湿疹、特应性结膜炎、变应性鼻炎等病史,这些因素可成为日后发生哮喘的高危因素。
4.环境因素
社会经济情况低下,环境拥挤,托儿机构等可增加病毒感染机会,从而增加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生;出生后2年内暴露于过敏原的患儿,较2年后暴露的患儿,在儿童期更易发展为哮喘;父母尤其是母亲吸烟的子女,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病率较高。研究表明,吸烟母亲的子女患毛细支气管炎的几率,较不吸烟者高数倍,这可能与被动吸烟抑制肺的发育有关。
5.喂养方式
人工喂养婴儿毛细支气管炎发病率较高,而母乳喂养可减少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病率。这可能与母乳中尤其初乳含可溶性免疫球蛋白A,从而增加呼吸道的免疫功能有关。但临床上应注意对有特应性体制的母亲和患儿,情况可能并非如此,有研究发现,皮肤变应原点刺试验阳性婴儿和哮喘病史的母亲单纯母乳喂养4个月或者以上者,将增加6岁时的哮喘病率。
6.早期肺功能异常
早产儿、出生早期辅助机械通气者、患有肺支气管发育不良及先天性心脏病者均易发生重症毛细支气管炎。这是因为这类患儿气道较正常者狭小、极易阻塞,因此感染病毒后发生毛细支气管炎的可能要比正常者高。有前瞻性研究表明,在3岁内有肺功能低下者,大多在成年早期发生哮喘,故早期的肺功能检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哮喘发生。
(待续)
北京什么医院看白癜风好哪家治白癜风的医院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