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药物为本人近几日深入研究心得。且本人目前一直在服用,同时也在劝亲朋好友服用,疗效显著。目前推荐并使用的人群中暂无发现感染人员。
下面是一些配合治疗的药物及措施,供大家参考:
一般采取的一些通用的比较有效的预防措施如:戴口罩、勤洗手、居住、生活、工作场所的环境消毒等。
注意:常用化学消毒剂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化学消毒剂是指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要求的制剂,它不同于抗生素,它在防病中的主要作用是将病原微生物消灭于人体之外,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达到控制传染病的目的。
一、84消毒液
84消毒液是次氯酸钠的水溶液,是一种氧化性的消毒剂,其杀灭细菌和病毒的主要有效成分就是其中的次氯酸盐,次氯酸盐可以在水中和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作用下转化为强氧化性的次氯酸,通过次氯酸的强氧化作用,能够破坏微生物的菌体结构,达到消杀细菌和病毒的效果。
同样的也会对人体接触到的皮肤细胞产生破坏性的作用,因此即使用正确配比的84消毒液来拖地,也应该做好防护措施,带好口罩,手套,避免皮肤直接接触84消毒液及其稀释液,拖地完成后建议及时开窗通风,次氯酸在阳光照射下会催化分解成氯气,吸入氯气会对呼吸道粘膜造成一定的刺激性,开窗通风,及时的将会发的氯气排出。
84消毒液不能与洁厕灵一起使用。洁厕灵(一般都含有盐酸)与84消毒液一起使用会引起化学反应,产生有毒气体(氯气),轻者可能引起咳嗽、胸闷等,重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甚至死亡。
氯气的中毒机理:
氯气吸入后与粘膜和呼吸道的水作用形成氯化氢和新生态氧。氯化氢可使上呼吸道粘膜炎性水肿、充血和坏死;新生态氧对组织具有强烈的氧化作用,并可形成具细胞原浆毒作用的臭氧。氯浓度过高或接触时间较久,常可致深部呼吸道病变,使细支气管及肺泡受损,发生细支气管炎、肺炎及中毒性肺水肿。由于刺激作用使局部平滑肌痉挛而加剧通气障碍,加重缺氧状态;高浓度氯吸入后,还可刺激迷走神经引起反射性的心跳停止。氯气中毒不可以进行人工呼吸。
二、醇类消毒剂
常见的醇类消毒剂是乙醇和异丙醇。
酒精分子具有很强的渗透力,能穿过细菌表面的膜,进入细菌内部,使构成细菌生命基础的蛋白质凝固,将细菌杀死。
然而,酒精的浓度不同,用途也会有所区别。
95%的酒精用于擦拭紫外线灯。医院常用,而在家庭中则只会将其用于相机镜头的清洁。
70%-75%的酒精用于消毒。这是因为,过高浓度的酒精会在细菌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止其进入细菌体内,难以将细菌彻底杀死。若酒精浓度过低,则虽可进入细菌,但不能将其体内的蛋白质凝固,同样也不能将细菌彻底杀死。
40%-50%的酒精可预防褥疮。长期卧床患者的背、腰、臀部因长期受压可引发褥疮,如按摩时将少许40%-50%的酒精倒入手中,均匀地按摩患者受压部位,就能达到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防止褥疮形成的目的。
25%-50%的酒精可用于物理退热。高烧患者可用其擦身,达到降温的目的。因为用酒精擦拭皮肤,能使患者的皮肤血管扩张,增加皮肤的散热能力,其挥发性还能吸收并带走大量的热量,使症状缓解。但酒精浓度不可过高,否则可能会刺激皮肤,并吸收表皮大量的水分。具体方法是:将纱布或小毛巾用酒精蘸湿,拧至半干擦拭颈部、胸部、腋下、四肢和手脚心。
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液体
当空气中的酒精含量达到19%,温度等于或大于13℃以上时,遇到火星就会闪燃,使用时切记远离火种。使用前彻底清除周围易燃及可燃物,使用时不得接触明火或靠近明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