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终身性代谢性疾病。长期血糖增高,大血管、微血管受损并危及心、脑、肾、周围神经、眼睛、足等。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糖尿病并发症高达多种,是目前已知并发症最多的一种疾病。临床数据显示,糖尿病发病后10年左右,将有30%~40%的患者至少会发生一种并发症,并且并发症一旦产生,药物治疗很难逆转。
糖尿病的并发症分为两种:
1、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包括由于胰岛素活性重度缺乏及升糖激素的不适当升高,导致血糖过高,和机体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所导致的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乳酸性酸中毒等,还有人因为过量注射胰岛素,打成了低血糖。
2.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主要包括:大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神经系统并发症,糖尿病足等等。
日常管理要分层
图片来自网络糖友在生活方式干预以及药物治疗基础上,要将血糖控制达标,而不应感觉没什么不舒服,血糖又不是太高就万事大吉了。尽量让自己的血糖达标,才能有效地让并发症迟来,甚至不出现。而对于血糖控制应分层管理。
1.中青年、病程较短、没有明显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空腹血糖4.4-6.1mmol/L,餐后血糖<7.8mmol/L,糖化血红蛋白6.5%;
2.病程10年、预期生存期10年、低血糖风险低、自理能力好或有良好辅助生活条件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4.4-7.0mmol/L,餐后血糖<10.0mmol/L,糖化血红蛋白≤7.0%;
3.合并严重并发症,尤其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或经常发生低血糖的患者:空腹血糖7.0-9.0mmol/L,餐后血糖8.0-11.1mmol/L,糖化血红蛋白7.0%-7.5%;
4.儿童和青春期1型糖尿病患者:空腹或餐前血糖5-8mmol/L,餐后血糖5-10mmol/L,糖化血红蛋白7.5%;
5.儿童和青春期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7.0mmol/L,糖化血红蛋白尽可能6.5%;
6.妊娠糖尿病:空腹血糖<5.3mmol/L,餐后1小时血糖<7.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6.7mmol/L。
如何预防并发症:
1、控制饮食
食物带给我们能量,是机体正常运行的重要基础。但是如果已经患上了糖尿病,哪怕只是血糖在正常范围内的升高,都应及时地提高警惕,在饮食结构上进行调整。首先要减少糖分的摄入,那些含糖量高的食物尽量少吃,最好能避免。即使是一些健康食品,也应首先考虑其糖分,如西瓜、葡萄、甘蔗等,更不要说奶油、糖果了。
2、多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即使是患了病,也应保持适宜的运动,每天坚持半小时,对促进新陈代谢有很大的好处。
剧烈的运动是不提倡的,可以采取散步、打太极、跳广场舞等方式,最好由家人陪同,特别是患有高血压的病人,因保持心情的愉悦。
3、日常监测
从第一次发现自己血糖偏高时开始,就应多注意监测,过两个月就去测量一下,以防血糖进一步升高而不自知。对于一些慢性病患者来说,往往是需要终身服药的,这对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千万不要因为怕麻烦或是病情暂时得到了控制,就放松警惕。
4、预防感染
呼吸道、皮肤、尿路感染等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甚至成为危及生命的因素。故应注意皮肤的清洁卫生,要经常洗澡,皮肤破损、疖肿、毛囊炎应及时治疗,注意口腔卫生,坚持早晚、饭后刷牙漱口,患有牙病的患者应及时治疗;积极治疗慢性咽炎、鼻窦炎、支气管炎,以消除发生肺炎的隐患。
5、定期体检
1型糖友一般在确诊5年后开始筛查,2型糖友在确诊时应立即进行筛查。病情稳定的糖友可以参照下表的时间进行糖尿病并发症筛查。如检查有异常时,需按医生指导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