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气相关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流行病学、诊断标准、及早期合理抗菌治疗等方面,近年来已取得较大的研究进展。
来自美国马里兰州伯灵顿市Lahey医院和医学中心的Craven博士等发表综述,对这些进展加以总结分析,提示应将早期、合理的抗菌治疗作为通气相关性气管支气管炎(VAT)的标准治疗,文章发表在近期的CurrOpinPulmMed杂志上。
概论
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包括VAT和/或通气相关性肺炎(VAP)。除VAP患者胸片上具有新的持续性浸润灶以外,VAT和VAP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基本一致(图1,表1)。
可导致VAT和VAP的病原菌很多,而且其毒力和抗生素耐药性也各不相同(表2)。
年版的美国胸科学会(ATS)美国感染性疾病学会(IDSA)指南,推荐对VAP患者进行早期、适当的静脉用抗菌治疗,以改善其预后。研究表明,不恰当的抗菌治疗会导致临床疑诊为VAP患者的ICU内死亡率、住院死亡率增加,并延长其机械通气时间及ICU医院住院天数。另有研究证实,VAT可以进展为VAP,且与患者较差的预后相关。及时有效的治疗或可减少其进展几率,并改善患者的预后。流行病学
VAT的发生率为2.7%-11.5%。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是其最常分离到的病原菌。
值得注意的是,革兰阴性杆菌(G-杆菌)是75%的VAT发作的病原菌。数据还显示,约7%-30%的VAT患者会进展为VAP,且VAT患者的预后也很差。
多项研究表明,VAT患者归因病死率与VAP无明显差异,且粗死亡率更高。VAT患者使用呼吸机的天数及其ICU停留时间和住院时间也更长。发病机制及诊断标准
对于气管插管的患者而言,正常情况下,其气管支气管树最初是无菌的,在开始气管插管时或插管以后,病原菌的定植率通常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在一些个体,这种定植可能会进展为VAT和/或VAP。而VAT和/或VAP是否发生,取决于许多因素,如病原菌的毒力、宿主免疫防御系统的有效性等。
细菌和口腔分泌物在气管内导管(ETT)气囊周围的下行性渗漏,是下呼吸道细菌定植常见且主要的路径(图1)。
此外,定植在ETT腔内且有生物膜包裹的细菌,可因气管内仪器的使用、吸痰或支气管镜检查等行为,形成远端的肺内菌栓。
图1.气管插管患者鼻咽部细菌定植及其在声门下与气管内导管(ETT)气囊上方之间的分泌物聚集示意图。
气管插管大多是在紧急情况下进行的,而在这种背景下插管时对充满细菌的分泌物进行抽吸,也可能促使患者下气道细菌定植的增加。
所有上述的细菌入肺路径,都是一种单向的下行通道,其足以导致病原菌进入容积巨大的气管支气管树和肺实质内。
同时,气管插管患者气道分泌物的外排,只能通过间断性的吸痰来实现,而这种操作,对于减轻肺部细菌负荷的作用比较有限。
图2.VAT和VAP的发病机制。病原菌与宿主肺部防御功能的相互作用,导致了细菌的局部定植及VAT和VAP的发病。
宿主的免疫功能相当复杂且难以衡量,涉及细胞免疫(多形核白细胞和巨噬细胞)、细胞因子、抗体、补体等许多机制。
此外,气管插管的患者经常有气道纤毛上皮细胞的功能受损,这也会促使患者对细菌和气管分泌物的清除能力下降。
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气管插管患者经常会出现肺部细菌负荷的增加,并超出宿主的防御能力,进而导致VAT和/或VAP的发生(图2)。VAT和VAP具有相似的临床和微生物学诊断标准,唯一不同的是VAP需要在胸片或CT上有新发的持续性侵润影(图1、表1)。
VAT或VAP的微生物诊断标准为:半定量气管内导管抽吸(SQ-ETA)培养,显示细菌呈中度生长(≥+++)生长,或定量气管内导管抽吸(Q-ETA)病原菌数量≥CFU/ml。
VAP也可以通过支气管镜、或非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BAL),以及保护性毛刷技术(PSB)等来取样进行诊断。
由于便携式X光机所拍摄的胸片常缺少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因此难以将VAP与其他非感染性疾病进行鉴别。其中包括与充血性心力衰竭、支气管扩张、肺栓塞、或肿瘤等的鉴别。CT扫描的敏感性与特异性较高,但缺点在于价格昂贵、具有放射风险、有时不易完成。此外,被有些VAP研究用作为入选患者指标的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6分,也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表1.VAT和VAP的诊断标准
VAP也可以通过CPIS(临床肺部感染评分)≥6分来诊断。≥+++=中度和重度的细菌生长;B-BAL=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B-PSB=支气管镜保护性毛刷;N-BAL=非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Q-ETA=定量气管内抽吸;SQ-ETA=半定量气管内抽吸。
a:脓痰的定义是:每低倍视野下的中性粒细胞数在25个以上、且鳞状上皮细胞数在10个以下。VAT行早期抗生素治疗的指征1.发展为VAT和VA的影响因素(1)气管插管导致的气管纤毛上皮细胞功能受损和咳嗽受抑制,有利于病原菌定植,并进展为VAT和VAP。(2)60岁以上患者免疫衰老风险增加。(3)潜在的急性或慢性疾病、近期手术史,可减少宿主对于细菌侵入肺部时的反应。(4)免疫抑制、糖皮质激素、化疗等,多会减少宿主对于病原菌定植和感染的反应。(5)术后并发症、器官衰竭、或存在外科伤口感染。2.细菌下行进入患者呼吸道的诱发因素(1)基于细菌进入气管支气管树的主要途径,VAT和VAP可以被认定为是“单向的、下行性感染”。(2)ETT套管周围细菌的微量误吸,因吸痰、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等仪器操作导致,ETT内表面富含病原菌的生物膜碎片进入肺内形成菌栓等,是下气道细菌定殖的主要途径。(3)肺部的细菌负荷随着插管持续时间的增加而增加。(4)气道清除能力受损,可促使细菌下行到无数细小的花边状肺泡腔隙内,并可能导致肺实质的损伤。(5)富含细菌的气道分泌物会因重力作用而不断下行,这对于那些维持在仰卧位的患者而言,更是如此。此外,呼吸机管道中的浓缩物回流,也可能将细菌冲刷到患者的细支气管和肺泡内。(6)机械通气患者气道内细菌的排除,仅能通过经ETT吸痰来实现。由于这类吸痰操作无法在直视下进行,,所以,其有可能将病原菌或富含细菌的生物膜碎屑带入下呼吸道。(7)年龄、合并症、并用药物,营养状况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风险因素,可能会进一步增加患者总的肺部细菌负荷,并导致肺组织损伤。3.致病菌感染可影响VAT和VAP患者的预后(1)VAT和VAP的病原菌具有多种不同的毒力因子。(2)有些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产生的细菌毒素可以损害宿主的细胞免疫功能及其肺组织。其他一些具有脂多糖荚膜的细菌,则可以损害患者肺部的细胞吞噬和杀菌功能。(3)多药耐药(MDR)病原菌,如MRSA、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GNB、产碳青霉烯酶的肠杆菌科细菌(CPE),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或不动杆菌属细菌等,都是值得中科白癜风恢复美丽黄皮肤中科白癜风公益惠民活动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soegm.com//kcyjg/7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