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专家语录
全球哮喘患者至少有3亿人,中国哮喘患者约-万人。另外在这里再给大家普及一些概念。其实支气管哮喘和哮喘所表达的是两种不同的临床概念,支气管哮喘是一种疾病,二哮喘是一种症状。换言之,并非所有哮喘症状的人都是支气管哮喘,反之也不是所有的支气管哮喘患者都有哮喘症状。
目前国际上统一的支气管哮喘定义:①由多种细胞包括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平滑肌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以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②其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有的患者仅仅只有咳嗽表现,门诊的慢性咳嗽患者中有很大一部分就属于这种,所以不是所有支气管哮喘患者都有喘息)等症状,常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③同时伴有可变的气流受限和气道高反应性,随着病程的延长可导致一系列气道结构的改变,即气道重构。
哮喘的诊断:1、反复发作的临床症状(刚刚已经提及)及体征2、有一项辅助检查阳性: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呼气流量峰值(PEF)平均每日昼夜变异率>10%;运动激发试验阳性;呼出气一氧化氮增高。上述这些检查医院都是可以进行的,周一-周五全天,周六上午都可以。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多种遗传因素和外界环境相互作用引起的疾病,病因及其复杂。该病有明确的家族性,其发生与遗传有密切关系,但它属于多基因病,环境也其非常重要作用,也就是说遗传只决定患者的过敏体质,是否发病还必须有环境因素,如过敏原和激发因素。
遗传因素在哮喘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但不是出生后很快就发作,有的人在出生婴儿期即发病,有的也可以到成年以后,也可以在第三代才出现。
高危因素:1、过敏原:昆虫、尘螨、花粉、粉尘、真菌、动物毛屑、牛奶、花生、海鲜、化妆品等等;2、空气污染:雾霾、臭氧、生物燃料、烟草、烟雾等;3、职业暴露:物理化学因子
支气管哮喘我们要和支气管炎、慢阻肺、心源性哮喘、肺癌、结核等鉴别,大部分情况下还是很好鉴别的,少许病人可能同时合并存在。拿最常见的与支气管炎鉴别吧,一般来说来急性支气管炎有咳嗽、咳痰、少部分有气紧表现,经过常规对症/抗感染治疗大概1周左右就会好转,但是哮喘,大部分是干咳,且一般来说经过这样的治疗,咳嗽症状不会好转,当然最重要的鉴医院做支气管舒张或者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者呼出气一氧化氮测定等办法,医生根据检查结果做出判断。
哮喘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疾病。一、医院明确诊断,完善相关辅助检查,比如肺功能、呼出气一氧化氮、过敏原、Ige、血常规、胸部CT等;二、规范治疗,这一点尤其重要,治疗支气管哮喘目前国内外循证医学均推荐吸入激素联合/不联合支气管舒张剂,医院随访,根据不同的病情调整药物剂量或者种类。吸入激素是主要的抗炎药物,有些患者会担心激素的副作用,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吸入激素剂量非常小,又是气道局部给药,所以副作用很小,需要注意的就是:①正确的使用方法,②用后5min内深漱口;三、平常生活中尽可能避免过敏原,剧烈运动,忽冷忽热等。
支气管哮喘本身一种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疾病,症状也可以缓解或者控制,如果放之任之,一方面会导致气道重构,对肺功能形成不可能损害,另外有可能会发展为重症哮喘,严重者会有生命危险。
首先大家要理解哮喘大部分一种过敏性疾病,慢性疾病,现有医疗技术确实是不能彻底治愈断根,但是它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只要积极配合医生的规范治疗,长期坚持使用控制性药物,绝大多数哮喘患者的病情都可以得到控制,并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理论上讲支气管哮喘的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希望患者朋友一定要坚定“预防为主”的信念,做到“防中有治,治中有防”的基本原则。如果哮喘症状一旦缓解,就误判为治愈而停止治疗,结果就会造成哮喘的反复发作,久治不愈,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也会导致肺功能的下降。所以说患支气管哮喘的患者一定要配合医生参与治疗,做到“了解自己、了解病因、了解原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