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支气管炎,中医称为“外感咳嗽”,慢性支气管炎中医称为“内伤咳嗽”。

外感咳嗽辨证分为风寒和风热两种类型。

1.风寒咳嗽咳嗽,咳白痰,发热,恶寒,头痛,流涕,全身不适,舌苔白,脉浮紧。方药:杏苏饮化裁。苏叶10g,杏仁10g,白前10g,桔梗10g,甘草8g,法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5g,生姜6g。

2.风热咳嗽咳嗽,喉痒,口渴,涕色黄,头痛发热,舌苔黄,脉浮数。方药:桑菊饮化裁。桑叶10g,菊花10g,杏仁10g,连翘15g,薄荷10g,桔梗10g,芦根15g,甘草10g,枇杷叶6g,黄芩10g。

内伤咳嗽辨证为痰湿、痰热、阴虚、阳虚四型。

1.痰湿咳嗽咳嗽痰多,白痰黏稠,舌苔白腻,脉濡滑。方药:二陈汤化裁。茯苓30g,法半夏20g,陈皮15g,甘草10g,杏仁15g,苍术10g,炒白术15g,厚朴10g,枳壳10g,苏子10g,紫菀10g。水煎服,每剂分3次服,每次ml。

2.痰热咳嗽身热,口渴,小便黄,痰色黄稠,胸闷气短,舌苔黄,脉滑数。方药:清金化痰汤。黄芩15g,栀子10g,桔梗10g,麦冬15g,桑白皮15g,贝母10g,知母15g,瓜蒌15g,橘红10g,茯苓20g,甘草10g。用法同上。

3.阳虚咳嗽咳嗽反复发作,痰涎清稀,头眩畏寒,手足偏凉,小便频多,步履沉重,舌苔白润,脉沉滑。方药:真武汤化裁。炒白术15g,云茯苓20g,炒白芍15g,附子10g,干姜10g,甘草10g,桂枝10g,五味子10g,细辛5g,白芥子10g。水煎服,每日1剂。

4.阴虚咳嗽干咳无痰或少痰,口干舌燥,有的痰中带血丝,舌红少苔,脉细数。方药:二冬二母散化裁。天冬15g,麦冬15g,知母15g,贝母10g,桔梗15g,杏仁15g,甘草10g,百合20g,沙参20g,生地黄15g,百部10g,紫菀10g,款冬花10g。水煎服,每日1剂。

案1李某,女,77岁,年4月8日就诊。慢性咳嗽已近2年,时轻时重,曾服过多种止咳药,去年还输液1周,始终未愈。体瘦,舌红少苔,有小碎裂纹,脉弦数。血压/80mmHg。诊断:阴虚咳嗽。辨证:阴虚肺燥。治法:滋阴清肺止咳。方药:止咳散与清金汤化裁。沙参30g,麦冬20g,炙麻黄5g,杏仁15g,甘草15g,前胡15g,黄芩15g,百部10g,紫菀15g,桔梗15g,陈皮15g,桑白皮20g,法半夏20g,地龙15g,五味子10g,云茯苓20g。每剂1.5天,分3次口服,每次ml。服6剂(9天),药停即愈。

案2孙某,男,70岁,年7月11日来诊。自诉:咳嗽、痰盛、色白有沫、气促,有时喉中有水鸡声,吃过成药若干,输液、止咳化痰治疗1周,全然不效,求治于中医。面色红润、手足不温、气短、脉弦滑、舌质淡红、苔白腻。诊断:阳虚咳嗽。辨证:脾胃阳虚,水饮上犯。治法:温阳散寒,化气行水。方药:真武汤合苓桂术甘汤。炒白术20g,云茯苓20g,桂枝10g,附子10g,酒白芍15g,干姜10g,桔梗15g,甘草10g,五味子10g,细辛5g,白芥子15g,杏仁15g。上法连用3周18剂后,咳痰明显减少,气短消失,咳嗽已停。

体会:俗话说:“治病难,治咳尤难。”因咳嗽一证千差万别,个体差异大,病因复杂,欲寻一方统治所有咳嗽实在不易。但咳嗽的病理是肺失宣降、气机不利、肺气上逆、咳嗽乃作。古人云:“肺如钟,撞则鸣。但咳嗽也非独肺也,五脏六腑皆可令人咳。”一般痰多咳嗽,其根在脾,古说:“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因此,治痰咳必先温肺才能止咳。久咳必穷及肾,肾气亏损,咳嗽不止者,但补其肾咳能自愈。因此,诸多老年虚咳服八味地黄丸、右归丸即能止咳,不止咳而咳自愈,正说明咳嗽与肾相关。

治外感咳嗽应先宣降,后润收,切不可咳嗽伊始见咳止咳,收涩过早,将越止越咳;对久咳者邪气已尽,润肺、收涩一并进行,往往一剂见效!一般外感咳嗽开始少痰或无痰,经润肺后痰量逐渐增多,到最后痰量又渐渐减少,这是一个好的现象。

?版权声明:

1、文源:常见病中医有效方,作者:陈胜威,编校/张雨卉。文章仅供临床思路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员请勿试药。

2、本平台旨在传播中医文化知识,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联系(







































中科公益基金
治白癜风呼和浩特哪家医院好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soegm.com//kcyfl/79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